有一則寓言,說的是有位書生準備進京趕考,路過魚塘時正巧漁夫釣了一條大魚,這位書生便問漁夫是如何釣到的。漁夫得意地說,這當然需要一些技巧,剛開始因魚餌太小,大魚根本不理我,於是我把魚餌換成一隻乳豬,沒一會兒大魚就上鉤了。書生聽後,感歎說,魚啊,魚啊,塘裏小魚小蝦這麼多,讓你一輩子都吃不完,你卻擋不住誘惑,偏要去吃漁夫送上門的大餌,你是因貪欲而死啊!
想想現在的一些人,對待名利,就像大魚看到了快到嘴邊的乳豬,生怕咬晚了被他人叼走,拚死奮力地搶奪。有的沽名釣譽,弄虛作假;有的跑官、買官,不擇手段;有的見錢眼開,唯利是圖;有的追求享樂,腐化墮落。
作為職場員工,要克製自己,剪除心靈不安的欲望,不受名利牽絆和紛擾,安心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淡泊,金穀平泉俱塵土
屬於身體的一切隻是一道激流,屬於靈魂的隻是一個夢幻,生命是一場戰爭、一個過客的旅居,身後的名聲也迅速落入忘川。
——《沉思錄》
馬可·奧勒留認為人生就是一場夢,人隻是這個世界的匆匆過客,他並不是在消極地說事,而是主張把一些事情看淡。
在人的生活中,時間是瞬息即逝的一個點,實體處在流動之中,知覺是遲鈍的,整個身體的結構容易分解,靈魂是一渦流,命運之謎不可解,名聲並非明智的判斷。一言以蔽之,屬於身體的一切隻是一道激流,屬於靈魂的也隻是一個夢幻,生命是一場戰爭、一個過客的旅居,身後的名聲也迅速落入忘川。
浮生一夢,人不過是宇宙中的一個過客,當他離去的時候,身後的名聲也隨即迅速落入忘川。唯有淡泊才能遼遠,唯有淡泊才能自由,唯有淡泊才能明誌,也唯有淡泊才不會為名利所束。
馬可·奧勒留在《沉思錄》中這樣說:“每個人生存的時間都是短暫的,他在地上居住的那個角落是狹小的,最長久的名聲死後也是短暫的,甚至這名聲也隻是被可憐的一代代後人所持續,這些人也將很快死去,他們甚至於不知道自己,更不必說早已死去的人了。”
在現實生活中的芸芸眾生們,整日為了功名利祿殺紅了眼睛,為了蠅頭小利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為了紙醉金迷的無盡欲望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他們忘記了生命的意義,忘記了這種殫精竭慮的勞碌奔波的本質目的。人活一世,草活一秋,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為什麼不能讓自己活得灑脫一些呢?
居裏夫婦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學家,居裏夫人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他們生活儉樸、淡泊名利,甚至把別人夢寐以求的各種榮譽獎章視為廢物。1902年,居裏先生收到了法蘭西共和國大學理學院的通知,說他們將向部裏提出申請,頒發給他榮譽勳章,以表彰他的卓越貢獻,請他務必要接受。可是,居裏夫婦商量後,居裏先生寫了這樣一封回信:“請代向部長先生,表示我的謝意。並請轉告,我對勳章沒有絲毫興趣,我隻亟須一個實驗室。”
不僅如此,居裏夫人還把英國皇家協會授予她的金質獎章拿給女兒玩。她說:“就是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榮譽這東西,隻是玩具而已,隻能玩玩,絕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遠守著它,就不會有出息。”
我們在做事業的時候就像是在抓沙子,你抓得越緊,它就漏得越快。隻有懷著一種平和自然的心態,不純粹為了名利、金錢等附屬品工作,隻為了生命的工作需求來工作,了無牽絆、直奔主題地工作,才能安心、靜心做好手中的每一項工作。
南宋愛國詩人陸遊對待有求與無求的正確人生態度,堪稱我們的典範。他為官一貫堅持“憂民懷凜凜,謀己恥營營”的高潔操守,出仕三十年“不殖一金產”,辭官引退後“身雜老農間”,生活貧困,囊中羞澀,仍然“足跡不踏權門”,不為自己的事有求於人。僅僅無求於人還不夠,他還時常教導當時為吉州吏(現為江西省吉安)的兒子,要有求於己,有所貢獻。他對兒子有四條要求:一為政要清廉:“汝為吉州吏,但飲吉州水,一錢亦分明,誰能肆讒毀?”二要為人正直:“豈為能文辭?實亦堅操履。”三治學要勤勉:“相從勉講學,事業在積累。”四辦事要仁義:“仁義本何常?蹈之則君子。”這就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耿耿“有求”。從陸遊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有求與無求的和諧統一。
這無疑對今天的人們有很大的啟迪意義。“生活上低標準,工作上高標準。”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正確對待有求與無求的人生態度,是沒有多大分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