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解決香港問題提到了議事日程。我國政府多次重申了對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方針: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恢複行使主權;在恢複行使主權的前提下,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為了實現這一基本方針,黨中央提出了“一國兩製”的構想並製訂了一係列特殊政策,並在香港回歸後50年不變。1982年9月24日,鄧小平同誌在北京會見了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雙方就香港前途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為香港問題的解決奠定了基礎。此後,中英兩國政府通過外交途徑,就解決香港問題進行了28輪磋商,終於在1984年9月全部達成並草簽了協議。協議包括一個立體文件,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和三個附件,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香港的基本政策的具體說明》、《關於中英聯合聯絡小組》、《關於土地契約》。這個《聯合聲明》既圓滿解決了中國恢複對香港行使主權問題,又為香港的長期繁榮和穩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它得到了包括500萬香港同胞在內的中英兩國人民的普遍支持,也受到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廣泛讚揚和歡迎。1984年12月9日中英政府正式在《聯合聲明》上簽字,協議生效,香港問題得到圓滿的解決。盡管彭定康就任香港總督後,拋出了所謂“政改方案”,在香港政權的順利交接和平穩過渡過程中設置障礙,但是英國在香港殖民統治的行將結束,是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擋的。
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557年葡萄牙殖民者開始在澳門定居,1887年葡萄牙政府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了《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天津條約》。此後,葡一直占領澳門並把澳門劃為葡領土。中國人民從來不承認上述不平等條約。1928年4月,當時的中國政府外交部通知葡萄牙政府終止《中葡天津條約》,但葡萄牙仍然不走,繼續占領澳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多次闡明澳門是中國的領土,澳門問題屬於曆史遣留問題,主張在適當時機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在未解決前,暫時維持現狀。
1979年中葡兩國建交時,曾就澳門問題達成原則諒解,肯定了澳門是中國領土,歸還的時間和細節將在適當時候由兩國政府談判解決。1984年,香港問題解決以後,解決澳門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我國解決澳門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一定要在本世紀末,即在2000年以前收回澳門,恢複行使主權;在恢複行使主權的前提下,保持澳門的穩定和發展,在澳門設立特別行政組,繼續實行資本主義製度,50年不變。這些基本方針,既充分體現了我國對澳門的主權原則,也有利於澳門的長期穩定和發展,符合包括澳門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從1986年6月起,兩國政府就解決澳門問題開始舉行外交談判。經過四輪會談,終於在1987年3月達成並草簽了中葡兩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同年4月,《聯合聲明》正式簽署。1988年1月15日,兩國政府互換了批準書,《聯合聲明》即日起生效,《聯合聲明》確認,我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複行使主權。澳門問題獲得圓滿解決。
香港、澳門問題的圓滿解決,是中國曆史上的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大事件。首先,香港澳門將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這是包括香港、澳門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夢寐以求的事情,是一個半世紀以來幾代人的夙願。它一洗中國人民蒙受了100多年的民族恥辱,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消除了港、澳內外對於港澳前途的各種疑慮,有利於保持這兩個地區的長期繁榮和穩定,繼續對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揮重要作用。其次,為世界上其他處理分裂狀態的國家結束分裂狀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模式,為和平解決國家遺留問題提供了新鮮經驗,這對全世界和平事業是一個重大貢獻。第三,消除了中英、中葡雙邊關係前進道路上存在的一個障礙,有利於雙邊已有的友好關係獲得進一步鞏固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