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薩馬依觀“柳”
行遊新疆
作者:劉是何
被稱為西北邊陲生態第一縣的哈巴河縣,山清水秀,綠林成蔭,是新疆生態最好的縣市之一。走進哈巴河,就如同走進了一個巨型的生態公園。特別是哈巴河縣境內古老原始的千年柳林,不僅記錄了哈巴河千年生態的曆史,也為這個西北生態大縣增色不少,更體現了當地各族人民強烈的生態意識。
2013年秋天,我和友人從哈巴河縣城出發,一路向北,柏油馬路走到了盡頭,我們乘坐的越野車駛上了凹凸的泥濘路,手機的信號也消失了。車子爬上一個小頭後向左一拐,駛向一條不算大的山溝,向前行進了5公裏多,我們來到了薩馬依溝,一棵棵出現在麵前的大柳樹,讓我們突然感到眼前一亮,也為眼前這麼大的柳樹感到吃驚,這真是深藏山間人不知啊。
看到眼前的這些大柳樹,讓我想起了新疆的胡楊“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胡楊是在2500年前,安家落戶到新疆境內,被人們稱之為“沙漠勇士”。因此,不管是古代還是近代的詩人、攝影家、畫家、作家都通過不同的方式讚頌胡楊,宣揚胡楊精神。而眼前的這些柳樹呢,它們同樣默默地守護著青山綠水,守候著人們的生活樂園,它在新疆生長的年代可追溯至萬年以前,怎麼就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呢?
其實,柳樹屬落葉大喬木,具有耐寒、耐澇、耐旱等特點,在全世界約有520餘種,我國就有250餘種,遍及全國各地,早在2000多年就有人工栽培柳樹用於綠化、觀賞的曆史。在許多詩人、畫家的眼裏柳樹是柔弱的,如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從古至今,有多達數以百計的詩人描寫柳樹,但大部分都是讚揚柳樹柔弱的一麵,很少有人像描寫胡楊那樣去讚揚柳樹。
而今天出現在我們眼前的這些柳樹,在戰風雪、鬥風沙的戰線上一點都不比胡楊遜色,也許是生長在大西北的緣故,它展現給我們的形象是蒼勁的,是剛毅的。在這些柳樹的身上找不到一點人們描寫的那樣柔弱,它們都像是一個個高大的武士、更像是一個個巨人守候著這裏的幸福與安寧。
眼前這些柳樹有著遇強則強,逆境奮起,一息尚存,絕不放棄的精神,霜風擊倒,掙紮爬起;沙塵掩蓋,奮力撐出。雖斷臂折腰,仍挺立著那一副鐵錚錚的風骨;雖傷痕遍體,仍顯現著那一腔硬朗的本色。它們始終用自己的軀體擋起風沙,為我們保住了一處處青山綠水。它們並不期望人們知道它們,它們將一切浮華虛名讓給了所有稍縱即逝的奇花異草,而將這催肝裂膽的風沙留給了自己。
為了固牢腳下的土地流失,它將根莖延伸到幾十米甚至幾百米。同時包容了天與地,包容了人與自然。無論是城市鄉村、農家小院、田間地頭、大漠戈壁都能見到柳樹的身影,無怨無悔地挺立在風沙之中,一看到它們,就會想起嶽飛等無數中國古人的氣節,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凜然氣節。其實,在中華大地上,總有那麼一批不求顯達的精英,總有那麼一批無私奉獻的中堅,總有那麼一批淡泊名利的名仕,如中流砥柱,撐起江河大川。不被人知的偉大才是真正的偉大,同理,不被人知的平凡才是真正的平凡。
看到眼前這些引人入勝、讓人深思的柳樹,自己也仿佛走進了金戈鐵馬的滄桑歲月,穿越了時空隧道回到遠古的時代。
一陣輕風吹來,自己如夢方醒。突然一下又回到了現實,再看看眼前的這些柳樹,它的存在就是對一個地方的守衛,就是一種奉獻,敬佩之情也因此油然而生。驅使自己拿起手中的相機,拍攝下它們雄偉的英姿。在這裏拍攝、觀賞這些柳樹,不僅僅是一次精神享受,更是對自己人生的一次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