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曹仁乃是曹操的族弟,深得曹操信任,聽聞荀彧之言,也以為有理,便即刻調動袞州之內兵馬三萬,遣將李典、樂進、曹洪三人,直奔二百裏外的鄆城!
曹仁急行軍,兵馬到鄆城二十裏之外的時候,乃見到一座山峰,曹仁駐馬在前,隨軍之中,還有曹操的別駕程昱,程昱見這座山峰危險,便對曹仁將軍說道,“此山恐有伏兵,當先一隊兵馬前去探明,方可行軍!”。
曹仁見鄆城的方向上早就煙雲遮日,憂心不已,“主公若是被困在城內,如何是好,所以此刻耽誤不得,宜立即行軍,探清鄆城之虛實!”。
曹仁不聽程昱之言,繼續帶兵前進,過那座險峻山峰腳下的時候,突然亂石滾下,圓木飛出,曹仁所帶之軍馬,瞬間便死傷小半數,而曹仁見狀,急令全軍後退,然而此時退軍卻哪裏來的急,隻見山峰之上,湧下數千人馬,而山腳下的路途之前方,也被攔住了去路,曹仁想退,後路也被堵死了。
曹仁下令全軍死戰,而大多數的士兵未及拔出武器,便已經被衝擊而下的敵軍砍翻在地了,曹仁手持一柄長刀,護在程昱身邊,“恨不聽先生之言!中計矣!”。
程昱急召集曹洪、李典、樂進數將,聚集不及一萬人馬,附在曹仁耳邊說道,“此乃是將軍衝出重圍之根本,而主公必然在鄆城之內被圍,此刻火光滔天,命不久矣,將軍肯就曹公乎!”。
曹仁厲色說道,“主公乃是我曹仁之兄弟,安肯棄之乎?”。
程昱說道,“如此最好,若是此刻將軍率軍歸還袞州,必然無恙,但若想要衝入鄆城,救下主公,須得犯險!”。
“願以某之性命,換回主公!”,曹仁把剩下的兵馬聚集一起,準備奮死一搏,以救曹操。
呂布還在鄆城城下,糾結典韋拖延時間,所以此時伏兵曹仁之眾的乃是張濟本人,張濟見鄆城之外有呂布鎮守,必然不會放出一個曹軍之人,他便親自領兵,埋伏在鄆城二十裏外的險峰之上,而從袞州奔赴鄆城,此山峰腳下便是最近的路程了,所以張濟料算無失,就等著曹操和曹仁兩兄弟分別入甕,果不其然,一先一後,都落入了張濟的圈套裏!
鬥獸尚有三分威,所以張濟的軍隊埋伏曹仁得手之後,並未死追,而是留下了一點空子,故意在歸還袞州的方向上鬆懈兵馬,而大部分的軍士見到此種情況,都會以保命為首要,朝著防守最薄弱的地方逃竄,而到時候曹仁的手下也就剩下不多少人馬了!
從戰略上瓦解敵人,是張濟的高招,不過此刻張濟的對手也不凡,乃是號稱曹操手下“三子良謀”之一的程昱!
曹仁聽得程昱之言,便遣五百人從返回袞州的方向上衝出,而張濟見到此種狀況,也不多加阻攔,曹仁又派五百人往袞州的方向上逃出,張濟依舊不攔,曹仁一而再再而三派遣五百人的隊伍逃出,一萬人馬一分為二,已經有五千人從袞州的方向上逃出去了,張濟大喜,在等待幾刻鍾的時間,這曹仁的手下就沒有兵力了,正是任人魚肉的時候!
就在張濟靜候的時候,曹仁突然率領餘下的五千人馬從前方突出,目標正是火光滔天的鄆城,而張濟哪裏肯放曹仁往鄆城而去,便遣兵阻攔,卻在此時,張濟的身後殺來一股援軍!
按理說袞州不應該有這麼快的反應時間,而張濟觀察的時候,暗叫不好,原來從張濟的屁股後麵殺來的軍隊正是剛才他親自放出去的!
程昱料定這個張濟是希望曹仁被做空的,而程昱稱號將計就計,先放出五千兵馬,待到曹仁反攻的時候,這五千人馬從後邊殺張濟一個回馬槍,與曹仁的五千人馬形成合擊之勢,正好助力曹仁突圍!
張濟前後應接不暇,欲攔曹仁,身後又遭攻擊,兩頭不能相顧,而張濟不得已之下,隻能放曹仁所部往鄆城而去,因為時間已經差不多了,曹操在鄆城之內必死,正好把曹仁交給呂布,到也省了張濟的事兒了!
張濟見狀,放曹仁部隊突圍而出,反攻身後之兵馬,而率領軍馬殺個回馬槍的將軍正是曹洪,曹洪見曹仁已經脫身而出去救主公,便放下了攻勢,轉而欲與張濟打拖延戰,為曹仁爭取更多的時間及更多的優勢!
張濟見與這個曹洪也是糾纏不清,便立在馬上大聲對曹洪的軍士喊道,“曹操已死,速速歸降,免爾等死罪!”。
曹洪卻在馬上大罵道,“張濟你個直娘賊,某今日便要取你性命,為我袞州祭旗!”。
正是馬上相爭,嘴上鬥勝,不知曹操身在鄆城之內,火光映天,性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