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高飛亦諫道,“高飛亦舉薦一人,當作谘詢之事,乃為潁川之人郭嘉!”。
獻帝維維稱諾,而高飛與曹操二人之意也分明,便是令此二人暫時待行左右丞相之職!
退朝之後,曹操憤懣入府,見荀彧便問道,“這個高飛究竟葫蘆裏買的什麼藥?竟然要親自帶兵出征袁紹!”。
荀彧聽聞之後,亦麵露疑色,“高飛要親自征討袁紹?這袁紹在河北之地,經營日久,號稱十萬之眾,高飛怎會去打袁紹的主意!”。
曹操亦不知其意,“高飛欲發兵於袁紹,卻讓我發兵於宛城張繡,費解不已!”。
“主公答應此事了嗎?”,荀彧問道。
“既然高飛敢征討袁紹,我安能有怯意,當然允諾下來!”。
雖然此刻荀彧不知道高飛何意,但是荀彧亦了然這許都之內雙方的對峙,“主公若是不答應下來此事,那高飛必然不會征袁紹的!”。
曹操笑道,“吾亦知曉此事,所以才會痛快的答應下來,雖然袁紹與高飛久有交手,但是遠征亦非守城,高飛勝不了袁紹!”。
荀彧倒是問道,“既然如此,那高飛為什麼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難道隻是尋開心嗎?”。
曹操的臉色又氤氳了起來,而荀彧倒是說道,“文若倒是有一猜測,不知對否?”。
“說來聽聽!”,曹操正色道。
“此時河北之內,並不安分,北平公孫瓚趁著中原地區紛爭不已,早就取下了幽州全境,為幽州之主,而幽州接壤於河北,公孫瓚與袁紹亦有舊仇,此刻此二人正在河北邊界因為地盤問題而打的不可開交呢!此時高飛介入其中,必然有不可告人之秘!”。
曹操點頭,不過荀彧一番話說出,倒是並沒有任何實際的信息,隻能是斷定高飛發兵於袁紹,可能是暗中聯合公孫瓚,兩方共同起兵於袁紹之處,不過高飛和公孫瓚聯手之後,勝算會有多大,曹操倒是不得而知!
話說當年袁紹發兵於冀州,約定公孫瓚助戰,當時高飛以利曉之,便把敵對陣營之中的公孫瓚拉了過來,兩人合力,大敗袁紹於冀州城下,以此為由頭,這袁紹便與公孫瓚結下仇來,而公孫瓚既得幽州之後,便有了實力與袁紹一戰,而袁紹亦早就想要占據幽州地盤,不過他的手腳倒是沒有公孫瓚的快,公孫瓚先起兵一萬,先攻袁紹上穀之地,而正在此時,袁術起七路大軍意欲攻打許都,當時袁術向袁紹求援,而袁紹疲於應付公孫瓚,便不理袁術之事,直到袁術身死在江亭,袁紹都沒有發兵救援!
不過袁術這個當大哥的,在最後倒是沒有坑袁紹,他把傳國玉璽給了袁紹,不過袁紹既見此物,便沒了主意,他大哥的前車之鑒,袁紹自然知曉,所以袁紹雖有稱帝之心,卻無稱帝的勇氣,而這玉璽在自己的手中,對於袁紹來書,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所以袁紹便尋思著隱下此事,教天下人皆以為袁術手中之傳國玉璽被江東孫策擄去了!所以便有了袁紹休書一封往許都之中李添相送之事,袁紹的意思是,憑借著李添在朝廷裏的添油加醋,把禍事完全嫁接到孫策的身上,不曾想,這個李添之事早就被高飛發現,而現在傳國玉璽之事倒是天下盡知了!
上穀地界的戰事,打的反反複複,公孫瓚不肯輕易退兵,而袁紹亦討不到什麼便宜,當時田豐在袁紹身邊,諫道,“上穀之地,若姑息之必為禍患,不如早做打算!”。
袁紹說道,“汝之意思,乃是讓上穀之地於公孫瓚,今日讓他一個山穀,明日他便要我整個河北之地,安能姑息此事!”。
田豐又諫,“許都之內,李添大人已經被高飛殺了,更有傳言,說是高飛親自帶領軍馬來征主公,上穀之地持而未決,再有高飛來攻,兩廂夾擊之下,河北之地不保矣!”。
袁紹笑道,“吾上將數員,精兵十萬,糧草百萬,兼河北之地廣袤民多,安懼他高飛!”。
田豐苦諫,“高飛既肯發兵前來,必有應對之法,袁術新死於江亭,不可不引以為鑒!”。
袁紹一聽到他老哥的下場,便身子一顫,雖然袁術身前這兩兄弟不合,但是想到袁術死時的慘象,袁紹亦有顫抖,畢竟是一門骨血,打斷骨頭還連著筋!
袁紹的臉色一轉,“讓上穀於公孫瓚,此人便肯罷休?”。
田豐頗為自信的說道,“元皓自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