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得一根著火之粗木,即將壓上公孫瓚之身軀,其旁早有一人撲身而出,念道,“將軍快走,此地危險!”。
那軍士把公孫瓚推走,自己卻喪身於巨木火海之中,不過他救下公孫瓚的性命,亦沒有讓公孫瓚清醒,隻見公孫瓚見得山上之落木滾石稍有停歇之勢,便領著餘下不到千人的兵士,繼續衝上山去,而左右軍士盡皆呈現為難之色,顯然這幫人也不願意跟著公孫瓚以身犯險!
公孫瓚見此狀,怒火衝霄,“你們想要造反嗎?”,當即拔出腰間之劍,劍身飛出,早就砍下一人之頭顱,“有違我命者,猶如此人!”。
這時候,緊隨的一萬人亦跟了上來,公孫瓚見得人馬已足,複而攻上山去,而滾石落木驟停之後,便一路暢通,而等到公孫瓚領人衝入賀蘭山大寨之時,大寨之內早就空無一人。
卻說此時在羌族城中,哥舒朗聽聞公孫瓚領兵前來,便大喜道,“定然是公孫將軍來助我!我當引兵接應,正好裏應外合,還怕滅不掉這哥舒玲瓏!”。
當即這哥舒朗便領著一隊軍馬出城,往賀蘭山上而來,當時公孫瓚輕易便取得賀蘭山之後,亦領兵往山後羌族城中而去,正在路上,這公孫瓚與哥舒朗碰了個照麵!
哥舒朗遠遠的見到公孫瓚之軍,便以為乃是哥舒玲瓏已破,麵色露喜,早就下馬迎上前去,而公孫瓚一匹白馬在前,忽然見得哥舒朗其人,正欲擎住腰間之劍,隻見此時,哥舒朗躬身於地,乃雲,“哥舒朗見過公孫將軍!”。
公孫瓚右手按在劍柄上,皮肉不動,“你幹的好事,還敢在我麵前虛與委蛇?”。
哥舒朗大驚失色,連忙起身道,“將軍此言何意?”。
此時公孫瓚手中之劍早就拔出,揮馬而至哥舒朗麵前,劍鋒所過,哥舒朗的人頭已然跌落於地,滾出數步之遠,正好落在一人之腳邊!
公孫瓚視之其人,乃大驚道,“不可能,不可能!”。
那人倒是笑道,“怎麼公孫大人如此健忘嗎?竟然不記得故人?”。
公孫瓚所見之人便是冀州高飛,不過按照公孫瓚的邏輯,這高飛是如論如何也不應該在此地的,“你不是在代郡嗎?怎麼會……”。
高飛故布疑兵於代郡之內,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出人意料繼而蒙混過關,“高飛確實在代郡之內,隻不過分身有術,也在這羌族之地!”。
公孫瓚神色難掩,而右手揮劍已殺哥舒朗,但是見得高飛之後,這公孫瓚便脊梁骨一涼,方才省悟道,“中計矣,錯殺哥舒朗!”。
高飛哈哈大笑,“公孫將軍好眼力,倒是識破了高飛之計!”。
公孫瓚立於馬上,已經略有顫抖,反問高飛,“你究竟意欲何為,代郡之內,羌族之地,到底哪個你才是真的?”。
高飛一腳踹走了那哥舒朗之頭顱,滾進草叢之中,“高飛的意思很簡單,當年冀州一別,久不見兄弟,倒是想念的緊啊!所以此番既來河北,當到幽州,見一見當日的兄弟也是好事!”。
公孫瓚麵色之上,已然滾下汗水,“當日我與兄弟戮力而攻袁紹,也算是情義所在,今日兄弟竟然有如此之雅興,不如跟我歸而回右平城內,與兄弟宴飲對酌!”。
高飛笑道,“右平城我自然是要去的,隻不過不是此時,恐怕今日哥哥亦難以全身而退!”。
就在高飛言語出口之時,身後早就湧來一陣軍馬,正是哥舒玲瓏及鬆讚幹雲二人,原來在賀蘭山上,預先設計好機關之後,這哥舒玲瓏及鬆讚幹雲二人便領兵棄了賀蘭山大寨,往羌族城中而去,伏兵於城外兩側,靜待哥舒朗率軍出城接應公孫瓚!
一切都如高飛之所料,這城內的哥舒朗早就坐立不住,率軍出城之後,哥舒玲瓏及鬆讚幹雲便率軍攻城,片刻之間,便勢如破竹,大破羌族城,而哥舒玲瓏進城之後,便昭告百姓哥舒朗之惡行,一時間便聚起民心,解救哥舒玲瓏之父王,羌族城中大事已定!
城內既平,哥舒玲瓏便帶領著諸位將軍及城內所有兵馬殺奔公孫瓚而來,按理來說,羌族人兵馬缺少,不足以與公孫瓚對決,但是公孫瓚見到高飛之後,便先入為主,以為今日福禍難料,倒是先心生怯意!
高飛見得身後軍馬已到,而哥舒朗所部亦盡皆降於公主哥舒玲瓏,乃大笑道,“高飛善於知人探命,不如為長兄算一算今日之福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