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同文謙說完此事後,又接著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建議文謙可以將文字一個個的寫在紙上,並在上麵畫上與文字相符合的圖畫,製成卡片的形式。如此一來,用這種圖文並茂的形式教導學生,效果會事半功倍。文謙一聽此言,溢不住滿眼的讚賞之意,語氣有點興奮的對有愛說道:“沒想到劉姑娘還有如此聰明才智,在下佩服。”有愛忙謙虛的回道:“文先生過謙了,小女平時就愛想些亂七八槽的法子,也不知道說的在不在理,還請先生莫要笑話了。”倆人止不住的一番客氣往來。
這有才的啟蒙問題算是解決了,可是有愛也想讓有美認認字。不過在這古代向來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理論,從沒有女孩去上學堂的例子,自己也不好明目張膽的同文謙說。看來隻能讓有才學完之後在回來交給有美了,自己可不希望自己一家子都是文盲。
將近傍晚時分,有愛在廚房做飯,有芝在院中打掃。當,當,當,門外想起了敲門聲。有芝放下手裏的掃帚,前去開門。來有愛家的正是那些剛在地裏做完活的人們,聽說了文謙要在村裏開學堂的事,遂都前來要給自家孩子早早的報名。先進門的是村裏的王大嫂家,王大嫂家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如今,三個女兒已有兩個出嫁,一個還待字閨中,剩下的一個兒子也有十二歲了,比有芝還大一歲。因是家中唯一的兒子從小就嬌生慣養著,這王大嫂也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奈何村裏前幾年一直沒有教書先生,心裏一直都在惦記著這事,如今聽說的要重開學堂,今天必定要把握好這機會。
有芝給這些人一一看了座後,就去文謙房中將此事告知了他。文謙忙喚浩子帶上筆墨紙硯,來到院中,一一給這些人家的孩子登記在冊。隨後還有不少陸續而來的人家,也都一一登記好了,這一忙就忙到了日落時分。這些人家見完事之後也都忙趕回家做飯去了。有愛見這些人走了之後,喊有芝進來幫忙把飯菜擺上了飯桌。
吃飯時,見文謙並不像前幾日胃口大開,反倒有時心事重重,好半天才吃了一個餅子。有愛關心的問道:“文先生這飯菜不合您的口味嗎?”文謙停下筷子看著碗裏的飯食說道:“劉姑娘做的飯向來是我吃過最好吃的飯菜,隻不過今兒因為有一事在心,遂有點食不知味罷了。”“那小女敢問是什麼事情令先生食不知味呢?先生說出來或許大家能幫助先生解決問題也不一定呢?”有愛接著文謙的話語問道。浩子看不慣自家公子那一副愁雲莫展的樣兒,替文謙回答:“我家公子是在愁怎麼教學的事呢?”原來這前來報名的孩子年齡都參差不齊,什麼這學識也有高有低,有些年齡大的孩子幾年前跟著老秀才上過那麼一兩年學,這學習的基礎就有了;而有的孩子剛剛夠上學的年齡,基本要從頭教起。如此以來可不愁死了文大公子嗎?自己怎麼才能讓這些孩子一起接受相同的知識呢?有愛聽到後卻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像在現代還不是有小學一至六年級嗎?運用在這裏也是一樣的啊,把那些上過學堂的孩子分成一個大班,把那些沒基礎知識的孩子分成小班,因教書先生隻有一位,所以可以這樣安排每月的單數日子是大班上課,每月的雙數日子是小班上課。有愛將這方案說給了文謙聽,文謙不禁大喜,甚是覺得可行,如此以來壓在心中的大石倒是被有愛的三言兩語輕鬆的搬去了。自此之後不免對有愛多了那麼幾分的關注,因為有愛著實是時不時的帶給他驚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