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一個春風拂蕩的日子裏,我來到吉林市郊外的狼頭山,這是東北地區西團山文化的原始人遺址。3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裏繁衍生息。東南麵山坡上一層層梯田般的台地上,還依稀看得出原始人的住房遺址,房屋凹進地下,一排一排依山而建。西北麵的山坡上,是原始人的墓葬地。墓地用石條砌成,裏邊都有隨葬品:豬骨、石刀、石斧等等。在山坡上,偶爾可以撿到斷裂的陶壺、陶鼎的碎片,有的房屋裏還留存著用火的遺跡。我徘徊在狼頭山上,不免心潮起伏,思緒萬一千:3000年前,這裏遍地荊棘叢生,清亮亮的河水從山下潺潺流過。我們的先民們揮動石刀石斧,燃起篝火,斬除荊棘,團結一心,呼嘯呐喊,獵獲野獸,抬回野果……朝朝暮暮,歲歲年年,一步步從黑暗走向光明,從野蠻走向文明……這時,從山下田野裏忽然傳來一陣悅耳的歌聲:“5月裏,播種的好時光,勞動的人兒格外忙……”我聽著這歌聲,心中怦然一動,想到了恩格斯那一句名言:“(勞動)它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朋友們!我們讚美和歌唱5月,不就是因為在這勞動者的節日裏,我們更強烈地感受到勞動的幸福和歡樂,更深切地體會到勞動的崇高和神聖麼?
是的,勞動創造了人本身!人類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就因為人類在勞動中展開了思想的翅膀,鍛造了語言的鎖鏈。勞動創造了財富,創造了知識,也創造了人類生存的條件——創造了整個世界。人類從亙古的荒原裏,從遍布荊棘的叢林中,從盤根錯節的高樹上走下來,走進這高樓林立、電光閃爍的信息社會。電子時代,何嚐容易?有艱辛的開拓,痛苦的耕耘;有悲壯的拚搏,無盡的挫折;有如血的悲歌,浩然的壯語!正是在這痛苦與幸福交織的勞動與創造裏,人類才不斷的走向完美,走向光輝燦爛的未來!
我們不會忘記,勞動曾經被扭曲。多少年來,我們隻以為臍手胝足、墾地拓荒,“麵朝黃土背朝天,汗水不斷流滿臉”,這才是勞動;隻以為揚起風鎬,揮動鐵錘,這才是勞動。不錯,這確是實實在在的勞動。但是,朋友們,這僅僅指的是體力勞動,人類還有另一種重要的勞動——腦力勞動,卻被我們忽視了。閉塞的自然經濟,狹隘的小農觀念,使我們目光短淺,安於麻屋布衣,粗米糙飯,不敢企望高天,雄視遼遠,使我們的科學技術步履蹣跚,沉重而緩慢。當春雷震響的時候,我們驀然回首,這才驚詫地發現:貶損腦力勞動,毀棄科技文化,這是多麼愚昧而野蠻的曆史倒退啊!今天,神州大地上,正奔湧著“文化熱”、“科技熱”、“發明熱”的浪潮,每一個勞動者不再以“大老粗”為自豪。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這個改革開放的大時代裏,每個勞動者將不再隻是揮動钁頭的愚公,他同時也是掌握最新科學技術的智叟!一代嶄新的有知識、有文化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將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卓越的才能,去創造一個嶄新的世界!
我認識這樣一位普通的知識分子。他生長在美麗的天府之國,50年代末,畢業於成都輕工業學院。懷抱眷眷的報國之情,來到了北國江城。30年來,他曾有許多機會可以回到錦繡的家鄉,卻都被他主動放棄了。這些年裏,他先後取得了11項科技成果,藍天上飛翔的人造衛星,大海中馳騁的艦艇,都有他研究製造的零部件,他的一腔熱血和一顆赤誠的心,都貫注在祖國的塑料工業上。有許多人並不知道他的名字。然而他不無自豪地說:“在神聖的勞動中我收獲了快樂,在創造的艱辛裏我體驗到人生的幸福。一個人最大的快樂,就在於永不疲倦的追求和創造,勞動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他說得多麼好啊!在我們祖國有多少像他這樣普普通通。樸樸實實、默默無聞地工作和任勞任怨地耕耘的勞動者啊!我們所取得的每一項成就,我們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與發展,不都凝結著這些普通勞動者的汗水、鮮血、痛苦與歡笑嗎?
有一位哲人曾這樣說:“如果你能成功地選擇勞動,並把自己全部的精神貫注到這裏麵去,那麼幸福本身就會找到你。”親愛的朋友!勞動,曾經引導我們衝破黑暗,走出野蠻,跨向一個嶄新的世界,它還將繼續引導我們走向一個更加燦爛更加輝煌的幸福明天!讓我們歌唱勞動,讚美勞動,擁抱勞動吧!在勞動和創造中,我們將獲得無上的光榮和幸福!勞動,是神聖的!讓我們在這神聖的勞動中尋找快樂,追求幸福,創造希望吧!
本例是一篇歌頌勞動和普通勞動者的演講。從總體來看,整篇演講的內容顯得比較充實,說服力也較強。演講者緊緊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曆,表達內心的客觀存在和所思所想,夾敘夾議,有理有據。在表述具體事例時,演講比較注重細節描寫,著力表現勞動者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給人以很深刻的印象。此外,演講者還注意結合現實生活中“腦體倒掛”的現象,更加深入地探討了勞動的本質,既澄清事實,又使演講具備了較強的針對性。整篇演講從追溯曆史到關注現實,由遠及近地論述了勞動的神聖偉大,最後以祝願和號召作結,條理清晰,結構合理,說服力和感染力都是比較強的。
16.“五四”青年節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