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1)

我們都聽說過“合縱”與“連橫”這兩個詞,很有縱橫捭闔的氣勢。其實這兩個詞都跟說話有關,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

戰國時期,七國並立,秦國最強。有一些說客幫助六國出主意,主張六國結成聯盟,聯合起來抵抗秦國,這種政策叫做“合縱”。還有一些說客幫助秦國到各國去遊說,要他們靠攏秦國,去攻擊別的國家,這種政策叫做“連橫”。其實,這些說客並沒有固定的政治主張,不過憑他們能說會道的嘴皮子混飯吃,不管哪國諸侯,不管哪種主張,隻要誰能讓他做大官就行。

在這些說客中,最出名的要數張儀和蘇秦。這兩人是師兄弟,張儀後來當了秦國的相國,主張“連橫”;蘇秦則當上了六國的相國,主張“合縱”。

張儀最早是魏國人,在魏國時窮困潦倒,於是跑到楚國去遊說,可是楚王沒接見他。楚國的令尹昭陽偶然見到了張儀,於是將他留在家裏作門客。昭陽為楚國立下不少戰功,楚王將楚國的鎮國之寶和氏璧賞賜給了昭陽。有一天,大家都到昭陽家裏去見識和氏璧的神奇,看它如何在黑暗中發光。

就在這次宴會上,和氏璧竟然離奇失蹤。眾人都懷疑是家窮的張儀偷了和氏璧,昭陽於是把張儀抓起來打個半死。張儀並沒有偷和氏璧,死也不肯承認。

張儀垂頭喪氣回到家裏,他妻子撫摸著張儀滿身的傷痕,心疼地說:“你要是不讀書,不出去謀官做,哪會受這樣的委屈!”

張儀張開嘴,問妻子說:“我的舌頭還在嗎?”

妻子說:“舌頭當然還長著。”

張儀笑著說:“隻要舌頭在,就不愁沒有出路。”

後來,張儀到了秦國,憑他的口才,果然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當上了秦國的相國,為秦國最後統一天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應該可以看到說話——即口才是何等的重要。

說話,說實在的,誰不會說?差別隻在說得好、說不好、說得有沒有藝術而已。

20世紀60年代,美國有一著名民權運動者,在街頭巷尾演說“種族平權運動”。他聲音冷靜,但充滿張力,一波波言語似交響樂曲,詞句與感情以一種銳勢層層疊上,推進人心。當他終於以最深厚的嘶喊之音叫出:“我有一個夢!

我有一個夢!”時,下麵的群眾似被電擊般狂熱地響應,全都似顛若狂了。這個演講者就是著名的馬丁.路德.金。他以這篇著名演講、以他極富感染力的口才,點亮了一盞燈,燒起了一把火,席卷了群眾,發起了運動,改寫了美國曆史的一頁。

由此看來,說話對一個人來說是何等重要。人際關係順暢與否,先看一句話說得是否合宜。因此,“如何說話”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

中國人很早就講究說話,《左傳》、《國策》、《世說》是教我們說話的三部經典;一是外交辭令,一是縱橫家言,一是清談。你看他們的話多麼婉轉如意,句句字字打進人心坎裏。還有一部 《紅樓夢》,裏麵的對話也極輕鬆、漂亮。

本書精選了曆史上的案例,通過介紹曆史上的著名人物通過口才藝術在事業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具體應用,總結出“說話的藝術”——說話36計,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在這一人際關係如此重要的現代社會裏,要想讓自己左右逢源、遊刃有餘地生存於世,那就讓我們先從學會說話開始吧!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