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華燈初上(1 / 2)

秋天來了,傍晚的腳步就會越來越近,太陽下落的的地方,就會越往南偏移,還未到天的盡頭,就已經消失在那片晚霞裏,說是晚霞,不如說是一堆緋色的雲朵,雜亂無章。

顧思惜就坐在小區草坪旁的長椅上。

小區不算太大,是前兩年才建成,位置有些偏,靠著幾個小山包,不過空氣好,到城區去的路線也不堵,都是水泥路,就算趕上交通高峰期,半個小時也能到公司。之所以在這裏買房子,還是因為顧思惜。

兩年前,兩個人終於攢夠錢來買房子,關雨欣想去買郊區的別墅,顧思惜卻堅持要住小區。買別墅,無非是因為關雨欣的爸爸,總是說她不知輕重,放著美國的別墅不住,偏要留在中國的鴿子房裏,明明可以不工作,找個好人家嫁了,做全職家庭主婦,卻要堅持自己創業。買別墅,也是為了證明,她可以過得很好,可以憑自己的能力,住上別墅。

隻是,中國的別墅區,其實很少見人影,大多都是用來當旅店住的,很多時候都空著。原本,整座城市就隻是個空架子,生活在其中的人,都被隔開了,各自孤單著。如果繼續選擇那種周圍都沒有人氣的房子居住,那該是多孤單?

所以,顧思惜堅持住小區,就算是一間間鴿子樓,能在路上碰到個人,感覺到自己還是活在這個城市裏,也好啊!

就像這個時候,坐在草坪旁的木質長椅上,旁邊就是兒童樂園,另一邊是一個護欄圍起來的籃球場,欄杆旁,是些健身器材。現在,就有很多人,在這附近轉悠,有健身的老人,還有玩耍的小孩,旁邊的長椅上,還有嘮嗑的居民。

很奇怪,覺得溫馨而又陌生。溫馨,是因為大家都其樂融融,陌生是自己並不熟悉他們,自己已經住進來兩年了,卻從未真的覺得,這裏就是自己的歸屬地。孤獨,不會因為在人群裏,就會消散,能在人群中感覺到的孤獨,才是真正的孤獨。想要有個家,卻從未從住的房子裏,感覺到家的歸屬。

“嘟嘟——”電話響了很多次了,顧思惜都沒有去接的意思。從車庫裏出來,她就一直坐在這裏,坐在這裏幹什麼呢?也許是看日落吧?

隻是,太陽已經沒有了,華燈初上,一座空城,還有一座空了的軀殼。說不上來是什麼感受。有些感覺,總會周期性襲來,最初的那種惆悵迷茫,會因為次數的增加而淡化,最後就成了一種遲鈍的神經反射,慢慢的,心就空了,感覺也沒有了。

關雨欣把這種情況,視為凍情,給有這樣症狀的顧思惜取了個稱呼,叫凍情族族長。認為這是心理年齡過度增長,與實際年齡的不切合造成的後果。原本,需要到不惑之年,才能有的感受,卻提早出現。人的心老了,對周圍一切人與事物的感受,就表現的很冷漠,把自己鎖在一切之外,用著置身事外的眼光去看待,怎麼會有歸屬感?

說到底,就是一種封閉式的孤獨,孤獨到了生活再也沒有四季的變化,白天與黑夜的區別,也不過是人醒著還是睡著。分與秒之間,也沒有了多大的區別。

所以,顧思惜說怎麼要住小區,那就住小區,每年春秋,關雨欣都會拉著她去旅旅遊,散散心,帶她去看演唱會,去參加一些匪夷所思的活動,每天苦口婆心的告訴她,你要相信,生活還是美好的!當然,隻要你敞開心扉去接納這個世界!

“喂——”天黑了,起風了,顧思惜也坐膩了,終於肯接電話了。

“慈禧太後,你死哪裏去了?還不給老娘趕緊滾回來吃飯!一桌子人,就等著你開飯呢!”關雨欣一陣罵罵咧咧,囑咐她趕緊回來,臨掛電話,還補一句,豆腐不用買了,冰箱裏還有很多,趕緊回來!

“對不起,您打錯電話了,我不叫慈禧太後,我叫顧思惜!”顧思惜最不喜歡 這個外號了,關雨欣真是的,不會起外號就不要起嘛,自己叫她夏雨荷,她就喊自己慈禧太後,說自己是暴政,殘害壓迫普通群眾,尤其是她!嗬嗬,明明是她壓迫自己好嗎?

“少給我貧嘴,趕緊死回來!”這不,關雨欣就變了語氣了,雖然一句話就又恢複了正常,下一句就轉移了話題。

豆腐不用買了,顯然是說給另一個人聽得!顧思惜怎麼可能會去買豆腐?這一點,關雨欣很清楚,就怕她還在生關雨辰的氣,懶得跟他同處一室。這樣一來,那多尷尬。

到了所住的樓層,打開門,就發現自己的兔耳朵拖鞋不見了,原本買給關雨辰的豬耳朵拖鞋,就那麼躺在那裏,正對著自己的豬鼻孔,好像在無聲的呼喊著一個字:

豬!豬!豬!

顧思惜皺眉,把關雨欣喊了過來。關雨欣正在廚房裏圍著圍裙炒菜呢,匆匆跑過裏一看,就看到她光腳站在入門的地毯上,再一低頭看那雙拖鞋,立馬就明白了,二話不說,把自己的拖鞋蛻在一邊,直接蹬上那雙豬耳朵的卡通鞋,急急忙忙往廚房趕 ,邊趕邊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