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 發家致富(五)(1 / 2)

“趙大嬸,最近買賣如何?”

“還行,還行”趙大嬸習慣性的答道。

“和在驛站那會相比呢?”張振嶽不為所動的問道。

“唉” 趙大嬸忍不住的歎了口氣卻沒有開口回答,眼神中卻不加修飾的流露出一絲深深的憂愁,是個人都能瞧出來。

這趙大嬸本是河南信陽人,五年前跟著丈夫遷到此處落戶。她丈夫的表舅就是襄城驛站的上任驛丞,所以她原本在南陽府城做幫工的丈夫很快就被安排進襄城驛站當了個普通的雜役,而趙大嬸靠著自己的勤快,在驛站附近租了一個鋪子,做起了豆腐花、豆漿、堿水麵的早餐生意以補貼家用。加上丈夫的那份也還算不錯的薪水,這一家人的小日子過得到還是不錯,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二年前,剛剛改任信差不久的趙大嬸的男人,在一次遞送緊急公文的時候途中遭了土匪劫道結果不幸遇難。為了生計,淪為寡婦的趙大嬸不得不帶著三個半大的孩子繼續在襄城驛站開鋪子謀生,生活雖說艱辛了點,到也勉強能夠維持。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半年前,丈夫的表舅也因病去世了,原本還有表舅關照的趙大嬸在這襄城驛立時就變得無依無靠。而章驛丞上任後她又因為無法接受漲租而被章驛丞下令趕了出來,這二年獨自照顧三個孩子的趙大嬸如今可是半點積蓄都沒有,要回信陽自然是連路費都拿不出的,所以隻能學別人的樣子在縣城大街邊支個攤位當起了“走鬼”。索性其他做走鬼的人家也都知道她的難處,對於她的分食行為自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是在大明朝除了縣令、縣丞、教諭、驛丞是吃皇糧的外,其餘都是靠地方財政自收自支的,而在這大街上向販夫走卒收錢就是地方財政的一個主要來源,差役老爺們也是要養家糊口的。趙大嬸之前在驛站開鋪子,一來生意好,二來驛站也是一個獨立係統,由上頭垂直管理的,地方上的差役是不會到驛站收保護費的。結果不知道這一情況的趙大嬸,日子立刻變得艱難起來。可為人好強的她每逢人問起日子如何,總是說還好,還行。

“回驛站吧”張振嶽直截了當的告訴心中苦楚的趙大嬸。

趙大嬸無奈的看了一眼這個自己眼中的小孩子:“我到是想啊,別的不說,俺要是在驛站做這個,衙門是不會過問的。可是驛站的章老爺把租金定的這麼高,俺如何回去。。。唉。”

張振嶽放下手中的挖豆腐花的湯勺:“趙大嬸,這個問題你放心,我來辦。隻要趙嬸你肯過來,我自然有辦法。”

“真的,假的?小兄弟,可不許哄嬸子啊!”

“是真的,不過這鋪子是我們三個花大價錢盤下來的,所以我們想和嬸子你談一談怎麼做這些鋪子的買賣。”

“三位小兄弟,嬸子家的情況你們是知道的,要多錢是真拿不出了,這租金太高我是交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