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充軍遼東(一)(1 / 2)

“凡軍官軍人犯罪,律該徒流者,各決杖一百。徒五等,皆發二千裏內衛分充軍;流三等,照依地裏遠近,發各衛充軍。該發邊遠充軍者,依律發遣,並免刺字。若軍丁、軍吏及較尉犯罪,俱準軍人擬斷,亦免徒流刺字。”------《大明律》

從15世紀後期開始,衛所製度便呈現出衰敗的征兆。地方將領貪汙腐化,把衛所軍官當作有利可圖的職位,以便中飽私囊;士兵被拚命壓榨,使得他們一有機會便極力擺脫軍戶身份。據史載,到了16世紀初,一些衛所的逃亡軍士甚至達到了其總數的80%。兵戶數量的持續減少,無疑導致了國家兵源的緊張。

為了解決國家兵源的不足,緩解兵源緊張,就必須想辦法補充軍伍人數。在這一思路下,充軍的對象便擴大開來,把大量非軍籍的平民罪犯發往軍伍為兵,以補充軍伍人數的不足,從而更持久地為國家提供更多的兵士。

原本以為必死的張振嶽三人無論如何也沒想到自己居然不用死,這也未免太兒戲了。

可事情就是這麼兒戲,讓陳奇瑜一頓忽悠的黃知府立刻給三人擬了個入室盜竊的罪名,然後匆匆列入了南陽府今年充軍遼東的名單,跟著連夜就把三人送去充軍了。至於江家滅門這麼大的案子,縣丞不是抓了六十多個想趁火打劫的小混混嘛,對了,就是他們這些家夥幹的,上報刑部後全部明正典刑就是了。於是葫蘆僧斷葫蘆案,如此潑天的一個大案子就稀裏糊塗的結案了。

不過也不能說黃知府為了保全自己就判輕了,充軍可不是什麼公費旅遊,它是輕於死刑、重於流刑的一種刑罰,類似後世的勞改,作為死刑代用刑用古人的話說就是“刑莫慘於此”。更何況此時的遼東可不比幾十年前了,建奴最近鬧得很凶,二年前的廣寧之戰,由於督撫不和,舉止失措,十萬明軍兵敗如山倒,山海關外的土地也幾乎是丟失殆盡,如果不是熊廷弼唱空城計唬退了建奴,怕是建奴此刻已經屯兵山海關前了。廣寧之戰時,黃知府還在部堂任職,所以是知道的。此戰之後,但凡有點關係有點背景的,都不願意再往遼東任職了。至於內地兵馬戌衛遼東更是成了一紙空文,誰願意去此地送死,非要驅兵前往,半路上就能給你跑個精光。

上路是很急忙的,張振嶽沒能再見到唐小姐,而宋小魯也沒能見到小玉,二人都不由的很是失落了一陣子,卻也隻能帶著深深的遺憾跟著負責押解的公差前往苦寒之地遼東。。。

“大哥,我怎麼覺得我們在這個時代越混越回去了?”蕭嚴背靠著囚車的圍欄,一邊隨著囚車的晃蕩一邊喘著粗氣道。

“是啊,怎麼感覺跟做夢一樣?老子前幾天還帶著浩浩蕩蕩幾百號人去砍人,現在卻成了階下囚,什麼情況啊這是?”宋小魯插話道。

“就是,大哥,我蕭嚴活了兩輩子了都沒這麼威風過!奶奶的,現在卻落魄到這個地步了,這反差真讓人受不了”蕭嚴再次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