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 遼東歲月(五)(1 / 2)

時間進入了十一月,北方已經是寒風肆掠的季節了。

朝廷新任遼東經略的任命在薊遼督師孫承宗去職一個月後終於下發了。

高第,萬曆十七年進士,北直隸灤州人。曾是齊黨一員,後來齊黨讓東林黨利用京察打成殘廢後不得不投奔了內廷的魏忠賢。嚴格來說,他也算不得是所謂“閹黨”的心腹,隻不過是因為他當過兵部尚書,所以被魏忠賢認為是知兵的派來的。話說起來,魏忠賢雖然攬權,但其攬權的數年中還是管事的。那裏有災他就免了那裏的賦稅,邊軍的開支他也盡量籌措,並未荒廢邊事。事情做得好不好不敢說,至少沒有占著茅坑不拉屎。後來魏忠賢倒台了,換東林黨一上來,第一件就是把工礦商稅給廢了,掐斷了大明帝國財政的補血管,結果崇禎時期,國內活不下去的農民在這些正人的逼迫下終於群起造反了。而正人們則在秦淮河玩著婊子享受著富貴,當然魏忠賢沒這樣做很可能是因為他不行,到不是他是歪人。

這次的遼東經略和之前的薊遼督師雖然職權一致,但是品級不同,孫承宗任薊遼督師掛的是一品銜,人家畢竟是帝師。而高弟這個遼東經略相比之下就遜色不少,直接掛的正二品銜。。。

遼東巡撫閻鳴泰和革職留任的山海關總兵馬世龍早就派人傳信薊州、登萊、寧遠等地四品以上武官到山海關迎接高大人的到來。

依著規矩,身為正三品參將的張振嶽不必站在袁崇煥的身後,而是按照文武分列,亦是站在頭前,隻是位序靠後。還不巧,就跟祖大壽站一塊了。

也不知道袁大人那日軍議散後跟祖大壽說了什麼,祖大壽之後並未再生事端。不過心中有氣卻是難免的,所以見到張振嶽雖是抱拳行禮,卻並未開口說話。

張振嶽那裏會計較這般,也是抬手抱拳一個回敬罷了。周圍的武官都忙著猜測這位新經略的脾氣,到也沒覺出身邊這二人的異常來。

高第這個官嚴格來說是花錢買的,在明末這已經不是什麼稀奇事了,莫說是這手握十數萬兵權的經略,督師之職。打東林黨伊始,就靠著江浙的富庶,明目張膽的操縱政局,買賣官爵到是有。楊鏈、左光鬥確實是分文不取的君子,但是汪文言是做什麼營生的?張惡少的老爸又是如何高升的?根據史書記載,到了崇禎時代,東林的衍生物複社更是連內閣的任免都能掌控,辦法多種多樣,其中最簡單的就是買通崇禎皇帝身邊的小太監,把他們要安排的首輔次鋪的名字放在上頭,這樣根本不知道大臣是何情況的崇禎很容易就按照他們的設想做出選擇。當然買賣官爵的並非東林一黨,千裏做官隻為財,凡是當官的,到了這末世,誰人不貪?攻擊別人貪腐糜爛不過是為了自己可以掌權然後貪腐糜爛罷了。

身為明代三大壞太監排名第一的魏忠賢自然是不可能不貪的,所以對不住,要官就拿銀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