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章 武備優先(五)(1 / 2)

錦衣衛所屬南京軍器局的戴家顯然沒有這樣的基因和機遇的,足足三百個春秋了,上溯十四代人,戴家就是跟著老朱家吃飯的。而且那會起,人家家裏就是玩火器的。

不能不說遺憾,明代初年的火器水平絕對稱得上是世界一流,一個一流一直延續到了嘉靖年間。戚繼光為什麼能把蒙古人收拾的跟孫子一樣,靠得就是各類火器。

往往成吉思汗的子孫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要跟明軍決一死戰,結果就讓明軍一頓槍炮齊射,結果頓作鳥獸散。明初沐英征討雲南地區的時候,還出現了全世界文字記載中最早的三段擊陣法(就是三排輪流開槍),而且靠著這個射擊陣法,沐英輕輕鬆鬆的嚇敗了少數民族象兵,爾後沐家也被這些土司們視如天神統治西南到明代滅亡。

中國在火器上絕對意義的落後是清朝乾隆年間全麵禁絕火器的時候了,也不知道滿清統治者是怎樣一個思路,覺得要保持自己民族的先進性的正確作法不是提升自我,而是讓被統治的漢人得不到提升就可以,這也算得上是逆向思維的經典案例了。如果放到後世的某個中國足球改革方案上,那就是既然自己水平提高不了,那通過輸出假球黑哨把別人拉到自己這麼一個水平也好啊!

不過在萬曆年間,中國火器的發展就出現了一定的偏差,這種偏差之間導致了中國整個軍事水平的落後。萬曆三大征出兵朝鮮一戰,當時明軍步兵的主裝備還是冷兵器,而日軍通過戰國時代,火槍已經普及了,如果明軍不是擁有大炮且日軍國立不繼,很難說明軍最後能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過分重視大炮的結果,就是在軍隊的組織上的嚴重落後,既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兵種劃分,也沒有各兵種協同的概念。玩到明朝末年,居然還是一個主將帶著親兵衝鋒的戰術,如此軍隊守城尚可,野戰自然就隻有歇菜的份了。

現在,張振嶽想做的,就是改變這一切,但是事情絕對沒有那麼簡單。嚴格來說,明代的軍事製度無論是軍戶製還是募兵製都不屬於現代軍事製度。而建立整個現代軍事製度並不是簡單的一紙命令,它包括很多方麵的內容,比如說專業的軍官培養和提升製度,比如說專業的兵種劃分和協統作戰,比如說現代武器的生產和維護,比如說專業的後勤保障,還有偵察、戰場救護、地圖測繪等一係列專業的東西。而目前大明的狀況這些東西一般是兩個人做,一個是斥候,一個主將。比如說李自成之所以被人殺死,就是以為他自己充當斥候去九宮山勘察地形,張獻忠之所以戰死,也是遇到清軍偷襲,自己擔任先鋒突圍的緣故。可以說大明的軍隊除了軍裝統一這一條外,已經和同時代的歐洲軍隊出現了顯著的差距,而隨著明朝的滅亡,這個差距會越來越大,大到改變整個世界的秩序和規則的地步。

扯遠了,還是說說身為軍戶的戴家。一般來說,任何一個家族,如果有一門祖傳的手藝,那麼隻要子孫勤勞,這個家族的日子隻會越來越快樂,越來越幸福才對。但是老戴家不同,傳到第十四代人,日子不但沒富足起來,反而越過越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