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 啟航(一)(1 / 2)

大明的軍製在300年前肯定是沒問題的,但是在300年後的現在已經跟不上時代了。直到這一刻,張振嶽才明白改革是必須的,而反對改革完全是因噎廢食。改革肯定會存在危害,因為聖人是不存在的。那麼正確的作法就應該去抑製危害,把改革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而不應該是害怕危害而拒絕改革。

此外改革本身的目的是向先進看起,別人成功的東西就要借鑒,而不該是去其精華,留其糟粕。所以最可怕的改革不是從橋上過河,而是打著國情的幌子摸著石頭過河。明明有橋不走,非要去趟渾水的結果往往是把自己淹死了。

張振嶽身上沒那麼多盤根錯節的關係,所以他犯不著去趟渾水,他要從橋上過河。

軍製改革的方案很輕易的就被張振嶽拿了出去,套上一個“大明南洋遠征軍”的名頭就下發了。整個軍製都有些西方的味道,首先是陸軍編製的變更。團一級的編製出現了,各團下屬六個連隊,每個連隊一百五十人,也就是九百人一團。而團長給得大明的遊擊官銜,也就是遊擊將軍,六千陸軍被改編為四十個連隊。

張振嶽對負責陸軍組建和整編工作的周遇吉和宋小魯道:“這四十個連隊分為七個團,其中六個六連團,一個四連團。四連團為近衛團,主要是跟隨軍團部行動,由軍團部直轄,由你擔任軍團長,給參將銜,宋小魯任軍團參謀長,亦給參將銜。軍團組建方麵還有什麼問題和困難嗎?現在說,我在這跟著定下來。”

周遇吉這段日子表現很積極,和曹文詔一樣,原本隻是一個百戶的他在軍中是不得誌的,完全是天下掉餡餅一般被張振嶽這個大貴人拉了一把才有了今日的地位,所以最近學習火器什麼的他都是最努力的,原本善於用弓的他現在使得一手好槍法,裝填速度全軍第一。

周遇吉想了想道:“主要是火槍沒那麼多,而且訓練耗費也大,更為重要的是小規模戰鬥到也不懼,若是正麵大規模交戰,全是火槍兵咱們怕是要吃大虧。大人您也知道,火槍這玩意每發射完一次都需要時間裝填,而且咱們現在這個東西的裝填時間比過去還要麻煩。我們都試過了,如果是直麵騎兵的衝鋒,一百二十米的距離,咱們最多開個二槍,還必須是熟手,新手大概也就一槍的樣子。而且他們的槍上不適合裝備總督大人您說的那種刺刀,一旦被敵人近身怕是連燒火棍都不如。”

這些事情張振嶽都清楚,因為他讓蘇州軍工局生產的新式火槍並不是滑膛槍,而是線膛槍。又被稱為來複槍,屬於獵人打獵的時候專用。來複槍一種比較重而且用起來不是很靈便的手持式槍械。是作為一種運動槍械;它的槍管內的膛線能給子彈一股旋轉的力量,因此與滑膛槍相比,它的精確度較高,射程較遠(滑膛槍最遠八十米,一般也就七十米)。但是這玩意的缺點同樣明顯:比滑膛槍慢,這是因為每顆子彈(用浸過潤滑油的布包裹著)都必須用木槌敲到槍管裏去,裝彈十分費時。來複槍上也不裝刺刀,因為裝上刺刀後就可能降低射擊的精確性,有礙射手掌握更高的射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