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章 出兵歐洲(三)(1 / 2)

施大暄、周遇吉、曹文詔、烏恩其隨後也被召到了威海侯府,張振嶽要出兵之前,許多問題的落實還是要和他們一起拿個章程的。

“大家都把自己的想法說說,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裏也就我們六個人”張振嶽很是平靜的對五人道。

施大暄第一個開口:“侯爺,歐洲在哪裏?咱們根本沒去過啊!還有咱們跑這麼遠過去,航線怎麼走?沿途行船情況如何?更為重要的是,咱們沿途的休整和補給點在哪裏啊?”

自從張振嶽封了威海侯以後,部下官員都喜歡以“侯爺”稱呼他,就是公主唐秀雲(朱月卿)也不例外。當然張振嶽還是大明皇室的駙馬,不過考慮到駙馬的“惡名”,就是借給大家兩個膽子也不敢用駙馬爺來稱呼他。

張振嶽想了想道:“這點荷蘭人會解決,到時候他們會有一支艦隊來接我們。怎麼去不是關鍵,關鍵是我們半年後去多少人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輪到周遇吉發言了,他現在的職務是馬六甲總兵,目前整個南洋新式軍隊雖然實行的是募兵製,但是卻並非完全意義上的募兵製,而是結合了義務兵役製度的募兵製。周遇吉這個總兵職責範圍除開管轄常備的一萬新式陸軍外,還根據張振嶽思路,在每個縣設立一個征兵所,每所設千戶一職。這個征兵所隻有一個常備職能,就是對轄區內的適齡男丁進行登記造冊,並在農業收獲之後對適齡男丁進行包括最基本的隊列和刀箭武器使用的訓練。

周遇吉這幾年一直跟著張振嶽,耳濡目染之下,已經完成了從一個衝鋒陷陣的猛將向帥才的轉變。所以他很快就有模有樣的拿數據說話了:“目前按照侯爺您的意思,咱們已經完成了對移民漢人和土人中適齡男丁的登記工作,漢人適齡男丁大約在三十萬人左右,而土人的數字大約在二十萬人。咱們設在星城的軍工局月產滑膛槍五百條,線膛槍五百條,6磅炮12門,目前的庫存是滑膛槍六千條,線膛槍六千條,大炮一百二十門。六個月後,新式陸軍的規模可以擴大到現在的四倍。”

在張振嶽的對麵,曹文詔和烏恩其雖然分別掛著呂宋總兵和雅加達總兵的官銜,但是實際上一直幹得是騎兵總監的活,二人指揮的萬人規模的騎兵部隊也是駐紮在星城。

按照張振嶽的思路,曹文詔和曹騰蛟將跟隨自己遠征歐洲,烏恩其將留在南洋和宋小魯一起看家。這裏頭有一個問題必須正視,就是朝廷會不會派人來接替自己,所以張振嶽思前想後,通過鞏駙馬他們在崇禎皇帝那裏拿了一個出兵錫蘭懲戒佛郎機人的詔書,同時還想辦法通過勳貴們買通通政司和司禮監的人,以後凡是涉及南洋的奏章基本上都不會報到崇禎皇帝哪兒去,吏部和兵部那裏更是不會過問南洋的各種人事安排。這在後世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在崇禎朝居然就被大家聯手做到了,可見崇禎皇帝是多麼的好糊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