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章 三年之約(五)(1 / 2)

大明那邊是殺聲陣陣,張振嶽這邊則在整頓兵馬。所謂歐亞聯合軍,並沒有全部撤回,娶了個歐洲貴族小姐做老婆的周遇吉帶著海外軍團的五千歐洲士兵住進了張振嶽的封地康布雷。

張振嶽雖然答應三年之後,一旦荷蘭王國有需要,他還會再次出兵歐洲,但是經曆了來回這麼二次痛苦的遠洋經曆,張振嶽覺得還是不要再搞這麼大規模的航行了,太勞心費力不說,消耗實在是太大。

位於星城的大明皇家陸軍和海軍學校第一批畢業生馬上就要畢業了,雖然人數隻有300人,但是張振嶽的思路很明確,軍隊之所以為軍隊,不取決月將領是誰,而取決有多少合格的基幹軍官。合格的兵源滿大街都是,但是合格的軍官卻不是那裏都有的。甚至不無誇張的說,軍官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士兵水平的高低。

軍校張振嶽既然辦了,就會繼續辦下去,畢竟自己無論多麼有理想,多麼有錢,要實現理想,要把金錢變現,都需要人去做。但是大明皇家這個名頭現在再用怕是不妥當的很啊,這幾年下來,朝廷往來南洋的人越來越多,起先還隻是傳旨的,後來則是巡查,這些都沒什麼,無非給銀子而已。但是自今年開春,朝廷居然放出要撤銷南洋經略使的風聲了,這可就不是什麼好消息了。

範景文為首的南洋文官終究是朝廷科舉正途出身,自己如果要保持獨立王國,這些人是指望不上的。不過從朝廷那邊反饋的信息來看,朝廷到沒打算把南洋地區接管過去。

崇禎皇帝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見不得張振嶽這麼一個封疆大吏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把朝廷在南洋的兵馬收回來,朝廷現在可正值用兵之時,這兵自然是缺得不行。至於南洋這個地方,咱們的皇上忙著保住現有的地盤了,那裏有心思顧得上這裏啊。而且這個時代通訊信息不發達,對於南洋的理解,崇禎帝還停留在雲貴土司那個層麵,而張振嶽也不過是黔國公沐家那個狀態。

所以,得搬家了,星城的兩個軍校都被搬到了新洛,更名為新華皇家陸軍學院和新華皇家海軍學院,有外教授課哦!

張振嶽現在要做的,就是要通過張溥等人,為自己爭取一個類似於黔國公府的位置出來,不過這個比較難,崇禎皇帝是出了名的摳門,人家從不濫賞的,濫罰到是很明顯。

至於回師中原,這個不難,範景文這幾年都在治理地方,對於自己到底有多少軍隊根本不清楚,把烏恩其和宋小魯的軍隊調回去交差就是了,嗯,宋小魯不能走,自己還用得著他為自己治理新華五省的地盤。

真正讓張振嶽頭痛的是鄭芝龍,這次南洋搞出這麼大風波,跟這個老小子脫離不了幹係。

這個鄭芝龍也確實個人才,當了東海水師總兵之後,立刻搭上了東林黨的線,很快就把日本、高麗這兩條賺錢的航線拿到了手,勢力也如吹氣球一般膨脹起來,現在手底下有三四萬人馬,五百多條戰船,不過都是四百石料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