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西南風雲(三)(1 / 2)

雖然幫著溫體仁陷害了袁崇煥,可那隻是為了上位,梁廷棟雖然私德大虧,但就明末兵部尚書一職而言,他算得上是有才幹的了。

西南四省之地,確實是複雜的不得了,甚至比遼東還要複雜數倍不止。秦漢時期,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族群林立,在大約相當於今天一個省範圍的方國內,大小族群就達幾十個之多。生產力水平的差異,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比較突出。在這種情況下,王朝統治者隻有采取特殊的方式,形式上將這些地區納入自己的統治版圖。但要實現這種形式上的統治,就不得不利用當地土著民族首領,讓他們保持原來在本民族中的政治經濟地位,保持國名、領地封號等;另一方麵,王朝又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設置郡縣,派駐郡縣首領,並通過地方土著民族首領,以加強對這些地區的統治。這種特殊的政治製度,稱之為“羈縻”製度。“羈縻”製度的實質是“以夷治夷”,即利用土官治理土民。“羈縻”的含義,按照《史記?司馬相如傳?索引》解釋,“羈”為馬絡頭,“縻”為牛牽繩。 土司製度的源頭便是兩漢時期的羈縻製度。羈縻郡縣製到了唐代改為羈縻州府縣製。此時,王朝開始利用地方土著中的貴族分子擔任羈縻州府縣的首領,給予各種官職名號。

正式的土司製度始於元代,元朝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開始建立土司製度,當時隻在四川、湖廣、雲南等行省設置土司機構。據《元史?地理誌》記載,四川、雲南、湖廣等行省共設有大小土司行政機構296處。

到了明代,土司製度完備,以夷製夷到達頂峰,大明王朝在昆明設置了黔國公府,管轄雲南土司,在貴州則設置了布政使司和宣慰使府管轄貴州土司。

這些土司實質上就是土皇帝,在其管轄範圍內可以無法無天,不但擁有自己的軍隊、政府,而且還可以設卡收稅。

大明帝國強大的時候,這些土司還不敢妄動,遇到朝廷抽調兵馬作戰,這些土司也都是積極派兵參戰,比如萬曆三大征,明軍中就不乏土司的軍隊。

但是隨著萬曆末年大明帝國在遼東地區的接連失利,以及西南地區明軍的不斷被抽調,土司們的野心也就變得越來越大。套用後世一句通俗的話說,那就是那裏有壓迫那裏就有反抗,誰會放著好好的老大不做,任憑自己腦袋上還有一個老大呢?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電視劇《奢香夫人》,就是寧靜主演的,反正張振嶽是看過的。估計當時的觀眾都恨透了那個不斷逼反水西奢家的馬曄吧,無數人為奢香夫人落淚。實際上即使是朱元璋本人在聽聞奢香夫人之事後也很同情奢香,把馬曄召回治罪了。

可就是這個水西奢家,在大明王朝已經陷入風雲飄搖的天啟二年起兵造反了。

奢香夫人是個很精明的女人,她知道大明的厲害,所以被扒光了衣服她也不肯造反。這才保證了水西奢家的延續,實際上在朱元璋那會,要滅掉這些土司根本就是易如反掌,結果當滅之時沒滅就變成遺禍子孫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馬曄是忠是奸還真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