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 遊江南(一)(1 / 2)

或許是張振嶽群發的厚禮起了作用,五天之後,在勳貴大臣們的推動下,崇禎帝頒發了幾份張振嶽很想要的旨意。

第一道聖旨是內旨,是委派太監劉若愚出任四川監軍太監,也就是說從現在起,四川境內各路明軍多了一個新的老大了。這道旨意沒有太多人注意,甚至連下詔的崇禎帝也不記得有這道旨意了,設立監軍是文官們的建議,理由是對付即將入川的張獻忠。而委派劉若愚更是王承恩他們定得人選,崇禎帝也沒多問,甚至因為要和楊嗣昌商議軍務都沒有單獨召見自己委派的這個監軍。

第二道旨意是崇禎帝親自下得,具體的原因是王承恩在某次散朝之後喜滋滋的問崇禎帝要不要修繕一下乾清宮,理由是內帑現在有了張振嶽送來的二百萬兩銀子有錢了。崇禎帝這才想起來,自己這些時日忙於軍務,還沒恩賞張振嶽的。於是旨意就下來了,這一次是動真格了,不光是張振嶽一個,還有蕭嚴、宋小魯等人一並封賞。

張振嶽受封威國公、掛兵部尚書銜領西南督師加左都禦史提調雲桂川黔四省征討招撫事宜,太子少師銜不變。

蕭嚴受封武威侯、雲貴總督、恢複之前因為搶掠蜀王府而被革去的太子少保銜。

宋小魯受封定海侯、南洋總督兼右都禦史,加封太子少傅銜。

曹文詔、周遇吉升任總兵,其餘人等皆有封賞。

張振嶽臨走之前又去了一趟鞏永固府邸,無他,就是交待他一件事,如果遇到急難的事情,就去已經更名為威國公府的舊宅,找秦浩。

張振嶽沒打算把整個秘密機構交給秦浩一個人,所以他就給了秦浩一個長期的使命,就守在北京,就在這裏領導軍情司,哦,現在已經改名了,叫內衛所,在五軍都督府的編製表上隻是雲南地區的一個普通衛所,秦浩的公開職務是錦衣衛千戶。

辦妥了這件事情,張振嶽就頂著威國公的名號往通州去了,然後在通州上船,走運河去南京了。哦,這可不是休息,而是崇禎帝特旨,許張振嶽替西南軍到江浙一代采買物資。在崇禎帝眼中西南那就是不毛之地,這樣的地方自然是要什麼沒什麼了,所以大筆一揮準了。如果他知道張振嶽已經把西南建設成一個大型軍工基地了,估計他就不會放張振嶽走了。

其實真的要采買什麼東西的話,張振嶽本人是不用來的,這些年大明的進出口貿易差不多就是他一家在做。儲備的各種軍用物資早就堆得滿滿的了,張振嶽麾下的各級軍官也都是高薪養著,為了避免軍官喝兵血吃空額,張振嶽還專門設立了南洋、西南二大錢莊替麾下的二十萬官兵開了戶頭,大家要薪水自己去領,每月按時劃賬。

當然這麼多官兵如果一起領薪水,任何錢莊都是支撐不住的,所以在西南地區,張振嶽還進行了一次很有效率的金融改革。就是發行有防偽標簽的銀票,這個雖然不是貨幣,但是可以自由流通,每個府城的分號都可以直接提供現銀兌換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