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崇禎帝的子女從京師逃走的故事,在無數的說書人的共同努力下變成了一段傳奇。而在幾百年後,一個叫金庸的武俠家更是編了一部著名《碧血劍》,袁崇煥之子袁承誌,為了民族大義,為了天下蒼生,在北京城破之際挺身而出,拚死保護殺父仇人的四個兒子從北京逃走,帶著無數江湖兒女前赴後繼,終於從流賊和建奴的重重埋伏之下把四位皇子外帶二個公主從北京送了出來,大明的國祚才得以延續至今。。。
可對於真正策劃和組織這次代號為“護龍”的營救行動指揮官,大明安平衛指揮使秦浩來說,這些都是在鬼扯。因為實際的過程,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凶險,這完全就是一次有心算無心的行動。
從地道出來之後,事情比想象的要順利的多,無論是天啟帝的懿安皇後還是崇禎帝的袁貴妃似乎都明白自己的處境,所以一路上十分的配合,並沒有出現秦浩擔心身份高架子大的問題。她們還真的如同一個普通民婦一般,一路吃著粗糧,穿著粗布衣裳,並無半分抱怨。隻是情緒很不好,一路上更多的時候是沉默無語,僅僅是在看到年紀尚有,天真爛漫的昭仁公主時才會很難得的露出半分笑容。
為了安全,孟九一共在北京到天津的路上隻設立了三個接應點,對於他們來說,接應點過多也是不安全的。任何事情都一樣,保密程度往往和參與人數是成反比的。
也不知道北京那邊是個什麼情況,最讓人擔心的追捕者也是遲遲沒有出現。也不知道李自成是不是根本不知道崇禎帝還有兒子啊?秦浩想來想去也覺得不可能。但事實就是到了二十二日清晨,一行人抵達天津的時候,連追兵的影子都還沒看到。
小麻煩還是有的,比如長平公主的傷勢,幸好帶著雇來的醫正,問題不算太大。唯一的大麻煩出在天津,天津此時的統治者是崇禎帝的錦衣衛提督駱養性,這個家夥出問題了。
按照道理說,能當錦衣衛提督的人都是忠誠可靠的。但那是在崇禎帝活著的時候,現在崇禎帝死了,這個忠誠度就不怎麼好說了。
駱養性和其他大明勳貴一樣,毫無例外的選擇了投奔了滅亡大明的大順。而他的投名狀,就是下令天津封港,他要替李自成抓捕崇禎帝的皇子和公主。。。
“必須盡快離開,不然等李自成反應過來,派出軍隊來進行抓捕,那我們要脫身的難度就比現在要打得多了。”秦浩說道。
事實上李自成還真的派出了追捕隊伍,而且時間不晚,大概是在二十一日發現崇禎帝屍體之後,李自成就下令出兵追捕了。在他看來崇禎帝都混到這個份上了,他的妻兒要逃走肯定是找不到多少人協助,所以沒可能跑多遠。李自成在牛金星的提醒下,向四個方向派出了追捕隊伍。其中重點是三個方向,一個是遼東的吳三桂的方向,一個是南下通州走運河去江南,還有就是去天津走海路。不過大順軍的體係在這個時候出了一點問題,大家剛進北京這個花花世界,都想著享受了,誰願意這個時候出來追捕什麼逃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