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十七年,七月十二,整個昆明萬人空巷。威國公府下麵的迎賓司這幾天是下了大力氣了,整個北安門大街都渙然一新,掛滿紅布。昆明以及相近其他各府的官員也在幾日內趕到了這裏,並且依著官級高低依次排隊,恭迎懿安皇後和太子殿下。
那個金發碧眼,身材高大的日耳曼士兵全部配發長槍,組成了二道人牆,把道路隔開。迎賓司這邊還按照國公爺的命令,把昆明城中心的八個三進院子打通,這裏易名“五華宮”,將是皇後和太子的臨時駐地。
這幾天裏最興奮的人莫過於張振嶽身邊的那幫子儒生了,顧宗武把迎駕的消息送出來後,一直因為北京丟失,崇禎帝殉國而憂心如焚的他們這段日子也顧不得威國公的忌諱,私下的聚會越來越頻繁。根據內衛司的密報,十一個司的主事中清政司主事張煌言,選官司主事黃宗羲,錢糧司主事顧炎武,建設司主事黃宗炎,法務司主事宋征輿,文教司主事陳貞慧,迎賓司主事顧宗武八個就是其中的骨幹,而黃宗羲和顧炎武更是隱隱成為了這個小團體的核心人物。他們這些日子因為福王登基而對南京的局勢極端不滿,而南京那邊錢謙益也一直在和他們在互通消息。
所以這些日子他們也在努力遊說威國公支持東林黨廢除福王的意見,雖然沒能策動威國公如左良玉那樣開始謀劃清君側。不過到目前為止,威國公從始自終都沒有承認南京那位福王為新君的意思,這或許就夠了。
而這一次得到太子殿下即將抵達昆明的消息,這個小團體頓時沸騰了,這可是一個難得的機會。這些以匡複社稷為己任的書生激動的整宿整宿的睡不著,昨天晚上的聚會上,顧炎武甚至大聲疾呼道:“我們必須要想盡辦法說服國公爺,然後在昆明扶太子殿下登上大位,然後和襄陽的寧南侯一起,出兵護送太子到南京接掌皇位。”
諸人紛紛叫好,隻有黃宗羲冷靜道:“事情怕是沒那麼簡單,國公爺這個人深不可測,而且是個很有主意的人。這樣的人怕是沒那麼容易被我們說服吧,我覺得大家還是慎重一些的好。尤其是在眼前這個局勢還不明朗的時候,更是要謹言慎行。。。”
實際上張振嶽最近確實有些忌憚這些人,不說別的,單單是這幫人天天鼓搗自己去造弘光帝的反就讓他很是不感冒,這都什麼時候了,眼見整個華夏文明都快要傾覆了,這幫子人卻還在鼓搗這些。
所以這次關於新製度的問題討論,他選擇直接甩開這些儒生,除了方以智和陳子龍外,其他人根本就沒參與討論。。。
“來了,來了”最後一批報信兵帶來了準確的消息。
話音剛落,烏恩其就首當其衝,帶著十八個蒙古騎兵緩緩的北安門通過。後頭是五十個全福武裝的日本武士,雖然身材不高大,但是扶著腰刀的他們個個都帶著一股肅殺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