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更迭的時候,個人命運受到改變的絕對不是皇帝一個。三十四歲的吳三桂也麵臨同樣的問題,他的命運現在被改變了。就在崇禎皇帝上吊自殺的那天,奉旨勤王的他其實已經帶著自己的軍隊趕到了山海關,不過這個時候已經遲了,隨著崇禎帝殉國,天下易主了。
此後李自成曾多次招降,吳三桂再三猶豫,曾一度有投降李自成的念頭。據傳後來聽說其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下擄去而作罷。兩麵受敵的吳三桂,對內不敵李自成,對外難擋多爾袞。陳圓圓和吳家親人都成了李自成的人質。為保全家人性命,吳答應與李自成議和,為防李自成有詐,又私下以黃河南北分治為條件向多爾袞求助。可以說單單是這個條件來看,吳三桂這個時候壓根就沒打算降清。而且到了這個時候,吳三桂對於滿清的認識還停留在邊夷這個層次,估計大部分人都是這麼認為的,反正不覺得他們的危害會大過李自成這樣的流賊。實在不行,到時候給點歲幣就是了,就如同當年北宋對遼國那樣,無非是割地賠款。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親率六萬大軍奔向山海關。此時,被年初以來的一係列勝利衝昏了頭腦的李自成,對當時軍事對峙的嚴重性是估計不足的。在他看來,這個天下已經沒有他的對手了,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擊敗吳三桂,奪取山海關。然後依靠山海關的險峻擋住滿清,緊跟著再帶著自己的大軍南下,滅了南明,尤其是要消滅西南的威國公勢力,他居然殺害了自己的親密戰友張獻忠。雖然這個叫張獻忠的家夥生前跟李自成的關係也不怎麼好,可現在他被殺了,李自成難免會覺得有些惺惺相惜似的難受。
而吳三桂得知李自成親自率軍東征的消息後,即派山海關士紳、儒生李友鬆、譚邃寰、劉泰臨、劉台山、黃鎮庵、高選等六人“輕身紿賊”,迎候李自成大軍於北京之東不遠的三河縣,表示投降之意,實際是拖延時日,等待清軍。
在派赴清軍求援的使者攜帶多爾袞的複信返回山海關後,吳三桂馬上又致書多爾袞,求其“速整虎旅,直入山海”。
而狂妄自大的李自成直至行抵關門之時,吳三桂派去接洽投降的代表妄圖脫逃,才發現吳三桂假投降的真實意圖,但已貽誤了輕兵速進奪取關門的有利時機。而多爾袞卻在接到吳三桂的二次求援信後,做出了一個關係到滿清今後幾百年命運的決定,馳援山海關。經過一晝夜的強行軍,多爾袞帶著三萬八旗勇士,於二十一日抵達關門十五裏之外,李自成對此渾然不知。
四月二十二,吳軍初敗,吳三桂求救於多爾袞,多爾袞將計就計,趁吳三桂與李自成談判之機,突然向李自成發動攻擊。在一片石戰役中吳三桂聯合清軍擊潰李自成。
大順軍本來就不是什麼天下強軍,在經過了北京的美好生活之後,他們的鬥誌就更加沒譜了。這次出征山海關,李自成原本是用不著親征的,但是他安排大將劉宗敏出征。劉宗敏卻不肯幹,他可是很滿足在北京花天酒地的生活,所以當麵頂撞道:“操,大家都是做賊的,憑什麼你在北京享福,老子要去山海關賣命,老子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