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磨牙向北(一)(1 / 2)

新的朝廷總算是立了起來,方方麵麵的人這個時候都對這個新朝廷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希望,換句話說,在這個時候,內鬥的概率是最低的。即使是最擅長內鬥的東林諸公和複社諸子這次也消停了不少,他們在這一次的權力分配中得到了不錯的收獲,這讓他們很滿意,而人一旦感到滿足,那麼接下來的就肯定會是幸福。

既然沒有太多的內鬥,那麼多餘的精力總是要找地方發泄的,這個地方就是滿清了。

隨著孫傳庭在陝西大敗何洛會,目前明軍已經對清軍形成了包圍夾擊的態勢。但是這個時候明軍的弱點也變得越來越明顯,首先是地盤擴大了一倍不止,越來越多的地方需要軍隊去防衛。其次就是野戰軍在這次縮編之後,總人數也就二十二萬,加上可以從後方諸省抽調參戰的地方軍隊,實際可用於和滿清作戰的軍隊大約是四十萬人。

這個數字看起來還是不錯的,根據錦衣衛的可靠情報,滿清的八旗軍在入關之後,由於陣亡、傷殘特別是大麵積的感染性病,人數已經從六萬下降到了四萬多。而且因為大明的強勢複蘇,現在盤踞在寧遠錦州地區的吳三桂的關寧軍再次拒絕了多爾袞征調其入關作戰的命令。換句話說,滿清的力量算不得多麼強大。但即使是這樣,張振嶽也不敢仗著人多一把推。

理由很簡單,滿清的八旗雖然人不多,但都是騎兵,這隻要來個穿插,那就能讓明軍遭受比薩爾滸之戰更大的失敗。而這恰恰是自己的軍隊最大的弱點所在,對於後勤的依賴程度實在是有點高的過分了,以至於現在製定的最新的北伐計劃用“龜速前進”來形容似乎更恰當一些。

“看樣子,這肉還是隻能一口一口的吃啊!”張振嶽不由的感歎道。

北伐的準備工作從大明永德元年元月就開始了,一共分為三個大部分,同時進行。

第一個部分是軍隊改編,這個時代可沒有移動電話,建製規模越大,指揮調度就越困難。而且張振嶽也意識到了一個問題,自己麾下的這些將軍,其實還真沒幾個有韓信的本事,帶兵多多益善還做不到,他們能做到的也就是五萬人上下,再多那就要出亂子了。

所以張振嶽已經把軍隊的最大作戰單位從十萬人降低到了六萬以下,為的就是符合實際情況。之前那個混亂的指揮水平對付那些投降滿清的漢奸軍隊自然是沒什麼問題,大家要比的不是誰比誰厲害,想勝利,比誰沒誰垃圾就行了。可是如果是北上,對付滿清的八旗精銳,二十年前在遼東曾和八旗精銳交過手的張振嶽深知,這樣做就玩不轉了。所以軍隊規模的縮小也就成了耽誤之急,這最急的事情自然是最容易做好的。

難就難在第二部分,做最需要的事情。那就恢複整個南方光複地區的生產秩序,到奉天殿第一次大朝會為之,在長達五個月的時間裏,根據統計上來的各項數據顯示,大明崇禎十八年的兵亂,導致南直隸、浙江、福建、湖廣數省人口銳減四百多萬。不僅僅是死去的人蒙受了災難,活下來的人也麵臨著巨大的心靈創傷,許多婦女遭到了奸汙,而程朱理學這個時候卻是這個時代儒家的核心思想。各種各樣的人間悲劇即使是在光複之後,依然在不斷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