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卻道巾幗,不輸須眉(1 / 2)

“你怎麼來了?”沈諾軒看著站在門口的寧霜,不由分說地便將人拉進來,說道。

“就算水患再怎麼危急,你也不能不吃飯啊。這不,給你送飯來了。”寧霜將手中的飯菜揚起,對沈諾軒說著,又對其他人笑著行禮,道,“諸位想必也累了,前廳已經備好飯菜,先去吃點,然後再討論也不遲。”

“姑娘剛才的話確實精辟,看姑娘的樣子,莫非已有良策?”其中一人問道。

寧霜本想勸大家先吃飯的,卻不曾想被問到這個問題,此番若是不答,未免顯得她剛才的話有些唐突,可若是回答,這飯怕是也吃不成了。

“你有想法?”沈諾軒看著寧霜的樣子,思索著她剛才說的“堵不如疏”,問道。

見沈諾軒問起,寧霜無奈,知道自己現在不說,他們定是不肯安心吃飯的,便將手中的飯菜端到一旁放下,走到案幾前,看著上麵放著的滄州地形圖。

這圖她原就是極熟悉的,在桐鄉鎮的時候,已經叫權熙拿來了滄州的整個地圖看過,對這裏的地形地勢很是了解,看到桌上這張圖,便覺得一目了然,手指輕點,從地圖上緩緩滑過,將心中的想法娓娓道來。

“想必各位也知道前人治水的經驗,但東湘國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窪塘有深有淺,河流的形式有彎有直,須得實地觀察和測量,不能固執一端不知變通,棄不如堵,堵不如疏,有堵有疏,以河治河,以水攻沙,才是最好的辦法。”

桌上的地圖沈諾軒幾人也早已爛熟於心,隨著寧霜的指尖劃過山川河流,劃過稻田房屋,在加上寧霜的解釋,一個大膽而且清晰的主意逐漸出現在眾人的心裏。

“河流總是分上中下遊的,要從根本上治理水患,絕對不能隻是單純地修建堤壩就可以。上遊須得保護生態環境,植樹造林,中遊須得治理水土流失,減少下遊河道淤積,下遊須得疏通河道,裁彎取直。與其將水攔截在外,倒不如飲水灌溉,還能有助莊稼生長。”

以前的地理書上就是這麼講的,這些經驗都是經過千百年的實踐而證明出來的正確道路,從前中國的很多地方,比如黃河流域,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洪澇災害,都是靠著這些方法才安然度過的。寧霜作為文科生,地理自然也不是白學的,將這些方法說出來,具體操作,那便是沈諾軒他們的事了。

“滄州水患嚴重,此番當務之急,便是安撫民心,滄州刺史臨陣脫逃,官府之舉已然讓許多百姓失去信心,隻有先安撫了百姓,才能為後來的事情提供便利;其次,便是轉移此地的居民,然後說服他們將家遷至別處,以免河流改道傷人性命,百姓安土重遷,要悉數轉移,也是一件難事;第三,便是實地考察,河流改道,如何才能發揮河道的價值,防洪、灌溉、蓄水、航運等等,種種考量皆要周全;第四,百姓遷至哪裏,該如何安置,房屋修建,安頓費用,也須得係統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