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報送至皇帝手中,傳令兵也累暈了。皇帝當下就好好賞賜了那小兵,然後讓人待下去好好休息。
一時間,京城一片歡呼。百姓們自發的為前沿的將士們縫製過冬的衣物。兵部戶部,一邊繼續講糧草送往前沿,一邊組織更多的軍隊,開赴前線,準備一舉將敵人斬於刀下,以後不敢再來侵犯。
這場”反侵略戰爭“在大梁國舉國上下一條心的協助下,在聶洋將”無奈“耍的爐火純青的戰術下,曆時一年,將蠻夷全部趕出梁國的領土,過程出奇的順利。
聶洋對東瀛人的痛恨眾人不知原因,對於羌,韃靼,聶洋隻是以驅趕為目的。但對東瀛,聶洋下的命令是見一個殺一個,不接受投誠,不接受義和。直至將他們全部從陸地驅離,趕到深海才罷休。要不是梁國不善水戰,也無健全的水軍和大船,聶洋真是想直接殺到他們家。
這一站戰,曆時一年,得到的效果卻是驚人的。聶洋以其殺伐果斷的性格,贏得所有人的尊重,包括鄰國,一時間,本來以文興國的梁國,成為鄰國眼裏不能招惹的存在,而聶洋,也被冠上“戰神”的稱號,成了為數不多但卻被整個大陸知曉的將軍。但就是這樣,聶將軍還是嚐嚐一副“我很不開心”的嚴肅臉在一眾朝臣中晃悠。
聶洋的消失和他的出現一樣的令人匪夷所思。他在當了梁國五年的兵馬大元帥後,一道奏折,辭去兵馬大元帥的職務,丟下諾大的“元帥府”,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讓梁國皇帝很捉急。雖然他進年來對聶洋的功高震主很不滿意,但一丟丟想把聶洋怎麼樣的想法都沒有,挺多就是派出自己的長公主去色誘他而已。但結果失敗了。
難道就因為這樣,聶元帥就鬧“離家出走”?
使不得啊萬萬使不得。於是皇帝秘密下旨,全國尋找聶元帥的下落。結果幾年過去了,也沒發現聶元帥的痕跡,然後搜索範圍擴大到勸大陸。結果還是啥也沒發現。
知道皇帝駕崩,讓下一代接班人一定要繼續尋找,就算不能為練過所用,也不能讓他為別的國家招攬。
新皇帝拍胸脯保證,一定找到聶元帥,老皇帝才一閉眼,駕鶴西歸。一代戰神聶洋,慢慢的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不見。
其實聶洋大部分時間都居住在梁國,隻是居無定所,有時候會跑到山裏麵做個獵戶,一待就是好多年,有時候搖身一變,成了行腳商人,走過整個大陸,甚至也去過被他打得服帖的羌,韃靼和東瀛。
時間過得很快,當初還是年壯年的戰神,也已經成了古來稀的年紀。年紀大了後,聶洋回到京城,帶著這些做獵戶也好,經商也罷得來的錢財,打算在京城安度晚年。
當年的皇帝去了,戰神也沒了蹤跡,周邊賊心不死的蠻族們又蠢蠢欲動。大動作不敢,小動作不斷的騷擾梁國邊境。作戰手法,迫於當年聶洋的耍無賴風格。氣的皇帝直跳腳,卻又無可奈何。
聶洋也知道,但畢竟年紀大了,沒有再回朝堂的心思。現今的朝堂比其當年,更是亂的不行,太子黨和益王的爭奪戰,讓朝廷無暇顧及邊關。於是,蠻族用今天挺近一尺,明天再過一丈的無奈方法,不知不覺,竟然霸占了梁國邊境三城。等梁國國君得知消息的時候,拍大軍前去驅趕,卻已經趕不走這些無恥之徒了。沒了戰神的梁國,再一次成了一塊香噴噴的肥肉。
收杜沐陽為徒是發生在杜沐陽十二歲的時候。也算是杜沐陽這小子走了狗屎運,性子很合聶洋的脾氣。聶洋知道自己是再也回不去故土,所以,一門心思的將自己的所學教給杜沐陽。
杜沐陽雖然頑劣,但對這個不知道姓名的師傅,也是格外的尊重。這種尊重,甚至超過了他的父親。所以,在親眼看到聶洋身亡,聽到他最後的話的時候,毅然決然的不顧家人反對,穿上戎裝,上了戰場。去找他大師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