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敢為天下先(3 / 3)

一級做給一級看。基層組織尚且如此,作為浙江省高層更是在當時冒著風險,在政治高台上走鋼絲。一些專家和學者斷言認為,浙江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得感謝具有個人膽識和政治魄力的浙江高層敢於在政治鋼絲上跳經濟舞蹈的官員們。

時任浙江省省長的沈祖倫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出色不僅表現在他是浙江個體私營經濟的鼓吹者和支持者,更是身體力行的實踐者。而在於作為一省之長,作為一位老共產黨員,頂著政治上的巨大壓力,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激勵著浙江省的民營經濟,他用個體私營經濟在實踐中所創造出的一個個輝煌,駁斥了社會上對個體民營經濟的種種“奇談怪論”。他認為,浙江走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道路沒有錯,這條路將是一條康莊大道。目前,已經退居二線的沈老,同時也獲得了廣大民營企業家們獎賞他的“浙江民營經濟之父”的特殊榮耀。

浙江私營企業崛起,實踐於農村,經營者也大多是農民身份,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沒有科學的引導勢必會走上彎路。在每一個關口,浙江省委、省政府都及時地製定了恰到好處的方針政策,使得民營企業有效地繞開荊棘,健康發展。浙江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姚先國指出,這種不直接插手企業,而又通過製定科學政策引導、規範企業的做法,體現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管理經濟的新水平。

突破“唯成分論”,著力點放在發展上的思路,創造性地執行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使浙江在民營經濟發展中走出了一條“先放開後引導、先搞活後規範、先發展後提高”的道路。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是最大的實事求是,也是黨委、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明確自身定位的一個基本前提。

浙江大多數民營企業采用的是傳統式、家族式管理模式。企業組織結構滯後,曾經一度成為發展障礙。為了推動中小企業突破這一發展的桎梏,從1992年開始,浙江省委、省政府相繼出台了包括《關於全力推進鄉鎮企業大發展大提高的通知》在內的5個文件,大力推動了中小企業的股份合作製改造。海寧市為解決全市1400家鄉鎮企業轉製中麵臨的產權不明晰等問題,在全市範圍內進行鄉鎮企業法人財產權屬登記發證工作,使這些中小企業明晰了產權,盤活了企業存量資產,增強了企業擴大投資的信心。2003年,海寧已登記的中小企業有60%都在進行技改或新上項目,投資總額超過1.5億元,企業發展後勁驟然提高。在政府的支持下,股份合作製企業在浙江省由點到麵全麵發展,到2003年底,中小企業的改製麵已經達到98%,改製後的浙江鄉鎮企業增加值由1998年的1929億元增加到2003年的2967億元,淨增1038億元,利潤總額由455億元增加到794億元,淨增339億元。

今日紅紅火火、活力四射的浙江民營企業群的成長與培育之路曾經充滿坎坷與艱辛。為企業解難如今已經成為浙江省各級黨委、政府的一大職能。如針對私營企業普遍遇到的貸款難,浙江各地政府發起組織了各類中介服務組織300多個,信用擔保機構61家,注冊資金7億多元,貸款擔保額超過41.58億元,受益企業達到4233家。

2003年底,在杭州市經貿委的撮合下,杭州市16家能對中小企業提供直接貸款的商業機構,還將為企業提供“量身定做”的包括保付代理業務在內的8種創新貸款。而針對浙江中小企業呼聲較高的用地難問題,浙江省提出了“通過土地整理等途徑獲取的折抵建設用地指標,可用於支持重點企業用地,關停、遷移的企業用地複墾後,可以按實際退建還耕麵積等量獲取置換建設用地指標”等多條政策意見。

浙江的傳奇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征途上,浙江人民必將交出更出色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