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曹操報仇(2 / 2)

又將李典喚於跟前,細聲道:“收拾完畢,寺中僧眾全部殺死,一個不留。”

李典領命,便點撥人馬帶了那僧人出城去了。曹操道:“陶謙老賊,我今盡起大軍,洗蕩徐州,為我父報仇雪恨,以謂我父在天之靈。”

眾將皆拜倒餘地道:“我等皆拚死為太公報仇雪恨。”

曹操遂留苟彧,程昱領兵三萬守曆城,範縣,東阿三縣,其餘將士全部傾巢而出,殺奔徐州而去。夏侯惇,狄蟾,典韋為先鋒,但過城池,城中百姓,雞犬不留,盡數屠戮,以雪父仇。

話說曹操領兵來報父仇,陶謙聽了,曹操起兵報仇,屠殺百姓,仰天慟哭道:“我獲罪於天,致使徐州之民,受此大難!”急忙召集了百官商議。曹豹道:“曹操兵至,我等皆不是對手,如何行之?”一人大聲道:“自古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再說曹操不過常人,有何懼哉。”

眾人視之,乃是陳登。陶謙道:“元龍有何良策?”陳登道:“曹操舉兵殺來,下邳東海首當其衝,不過兩郡有大將李騰鎮守,暫且無礙。”

曹豹道:“李騰和曹操交情深厚,若是李騰趁機獻了城池,豈不誤了大事。”

陶謙道:“雲飛曾助我解劉岱之危,如何有二心。”

曹豹口不能言。陳登又道:“不過曹操兵馬繁多,近日又收了典韋之眾,若是時間久了,恐怕雲飛也抵擋不住。我們當一麵派人傳至書信於曹操,說明情況,乃張闓之錯,非主公之過也。一麵前往外郡去搬救兵,則曹操之禍可解。”

陶謙道:“現如今,我們應往哪裏去搬救兵。”

陳登道:“我自往田楷出求救,還需一人往北海孔融處,不知誰人願往?”一人應聲道:“我願前往。”

眾人視之,乃是別駕從事糜竺。陶謙道:“若兩處軍馬前來,曹操必退矣。”

遂寫了書信,先遣陳登往田楷處。然後又命糜竺往北海孔融處。自己率眾守護徐州,以防曹操攻破下邳東海,危機徐州。

不說陳登糜竺搬兵來救,卻說曹操起兵殺至下邳城下,李騰聞探馬來報,招了孫明趙奇,前來商議,李騰道:“昔日我與曹操同兵禦敵,想不到今日竟然要兵戎相見。”

趙奇道:“各侍其主,各位其臣,將軍切不可念昔日之舊情,失了城池,到時候,怎的有麵目去見主公。我願與趙奇領兵五千,前去退敵。”

李騰思量了一下,道:“我們還是堅守城池,我自一人往城下,向曹操說明情況。”

趙奇道:“將軍乃下邳東海之太守,怎能身處危險之中,還是我去吧。”

李騰道:“你們去了,怕又說不清楚,還是我自去為好。”

趙奇孫明苦苦相勸,但李騰心意已決,趙奇孫明隻得遵命。曹操上馬在城下叫道:“李騰,你快出來與我相見。”

隻見城門打開,李騰提了雷龍錘,單騎從城中出來,見了曹操,拱手道:“雲飛見過曹公。”

曹操鞭指李騰道:“我曹操有眼不識人心,想不到你竟然是如此無恥之徒,你是如何夥同張闓,殺我父親。”

李騰道:“曹公息怒,曹太公乃是張闓所殺,我當然頭痛,早就睡了,我也是次日聽聞寺中僧人敲門,才發覺曹太公被張闓率眾所殺。”

曹操一聲冷哼,道:“你真是牙尖嘴利,信口雌黃。寺中僧人早已告知於我,親眼所見凶手之中,便有你李騰。”

李騰道:“曹公於我有意,雲飛不敢妄言,卻是乃是張闓主意,雲飛也卻是不知。如若不然,曹公可寬限幾日,待我捉了那張闓,到時候便一清二楚了,曹公以為如何?”曹操道:“你等讓我寬限幾日,怕我破城,不過前去找尋找救兵。如此小計,我如何不知。”

無論李騰怎樣苦苦解釋,曹操皆不信李騰所言。曹操道:“我今日提兵來伐陶謙,不踏平徐州絕不罷兵。我看雲飛你還是早早開城投降,不然等我破城之時,定當雞犬不留。”

李騰道:“我乃主公之臣,怎有不戰而降之理,雖戰死也無怨言。”

曹操道:“李騰,我給你條生路你不走,偏偏要自尋死路。”

李騰道:“還望曹公聽我一言,暫且休兵,等我捉住張闓,定當清楚。”

曹操那管李騰說些什麼,大聲道:“給我衝,不破城池絕不罷休。”

眾人忽聽得一人大喊一聲:“我看誰敢攻城。”

不知是誰人阻止曹操大軍,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