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義釋高順(2 / 2)

李騰道:“樂安路遠,若是退回,再攻恐耗費兵馬。”

眾將皆沉默不語。李騰沉思後,道:“我留下兵馬兩萬,你等繼續攻打樂安,我自引大兵去救。”

眾將答應。李騰便分撥了兵馬,連夜往任城,藤縣而去。李騰剛過泗水,隻見一隊殘兵往南邊而來,李騰縱馬上前,那殘兵敗將拜於地上,道:“屬下有負主公所托,任城,藤縣,盡被陳宮所得。”

李騰大吃一驚,欲斬那敗軍之將,左右解勸才稍稍緩解。李騰無奈,隻得帶了人馬往魯國而去。意欲再圖任城。李騰又命人從下邳招來張勳,臨淄招來狄蟾。共同商議對策。這一日,張勳,狄蟾還未到魯國,陳宮,臧霸早已從任城而來,陳宮派臧霸前去陣前搦戰,李騰引兵出戰,不由分說,直接掄錘來戰臧霸,臧霸怎是李騰對手,不到二十回合,便已落敗,陳宮一件,連忙派,孫觀、吳敦、尹禮、昌稀四將殺出,李騰奮力出戰,臧霸,孫觀、吳敦、尹禮、昌稀等皆敵不住李騰大錘,各自撥馬敗走,李騰引兵趁勢掩殺,追之三十裏外,才收兵回營。自是不提。再說陳宮敗走之後,於城外三十裏安下營寨,聚的眾將士商議。臧霸道:“李騰之勇猛,我先前隻是聽聞,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吳敦道:“這等猛將,我等皆不能敵,如何是好?”伊禮道:“我看隻能智取,不能離地。”

臧霸道:“又如何智取知?”眾人皆言還無良策。陳宮思慮後道:“李騰之勇,我觀其不過匹夫之勇,我已有良策,可擒李騰。”

眾人道:“不知將軍有何良策,還請明示我等?”陳宮道:“我知那魯國之側,乃有一小路,可通魯國,我等可大張旗鼓,往那小路查看,仍李騰以為,我等欲從此路經過,又遣一小校,報知李騰,言明我等攻城時間,李騰必設伏兵於山坡之見,現時乃寒冬天氣,草木皆枯,我等可放火於山坡之上,李騰之兵必備大火燒死,我等再於小路進發,若見小路起火,前後夾擊,魯國必破,李騰可擒也。”

言畢,隻聽臧霸笑道:“妙計,妙計。前翻主公討伐李騰,大敗而回,若是將軍今日擒了李騰,必備主公重賞。”

陳宮笑道:“區區小計,何足掛齒。”

接下裏兩天,陳宮,臧霸連同,孫觀、吳敦、尹禮、昌稀一齊往魯國之側巡視小路,毫不避諱。

再說李騰在魯國城之中,見陳宮這兩日不來攻城,魯國兵少,又不能出擊迎戰,乃謂左右道:“陳宮近日有何動向?”旁邊小校道:“陳宮這兩日連同手下諸將,隻是在魯國旁邊的山上巡視,並無其他動向。”

李騰道:“上山巡視?”又謂那小校道:“陳宮所巡之處可有小路?”那小校道:“陳宮所巡之處確實有一條小路,隻是那山路荊棘遍地,極難行走。一般山民也不從那裏經過。”

李騰道:“行軍之事,乃出奇製勝知道。若是知難而退,何以有戰功耳?”遂命小校招來手下部將商議,李騰道:“陳宮等人往山上巡視,欲尋得小路,前後夾擊,來破魯國,你等可有良策解之?”部將熊寧道:“末將願帶五千人馬,埋伏山坡之上,攻擊陳宮之兵。”

李騰笑道:“我也正有此意。”

忽地下一人道:“主公玩玩不可,若將兵馬埋伏於山坡之上,那五千兵士的性命,皆化為烏有。”

李騰視之,乃是魯國從事,葛榮。李騰道:“從事有何高見?”葛榮道:“現時乃是寒冬,山上草木皆死,若埋伏兵馬於山坡之上,陳宮之將若是放火燒山,山上將士將無路可逃也。”

李騰道:“陳宮焉知我之兵埋伏於並山坡之上?”葛榮道:“取小路之策,本為隱策,陳宮卻若此行事,毫不避諱我等耳目,其目的便是要我們知道,他欲派遣兵將往小路開進,欲讓主公,中其陰謀。”

李騰道:“從事多慮了,從小路截住陳宮兵馬,我在從大路直取陳宮營寨,則陳宮必備我擒。”

葛榮還欲再勸,李騰隻是不聽,道:“你勿多言,可於城中迎接我等得勝歸來。葛榮沒有辦法,隻得作罷。李騰便命熊寧領兵五千,於城側山中埋伏,等待陳宮人馬到來。自領大軍於城上,隻等熊寧破了小路之兵,再出兵擊之。各自準備自是不提。

言說陳宮當夜便遣,孫觀、吳敦領兵一萬,仔細交代之後,往小路而去,自領大軍在營中等候,一旦後山起火,陳宮便要揮軍攻城。

不知陳宮能否攻破魯國,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