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數日,曹操恐袁譚背後來攻,又恐李騰提兵前來攻打,因此不敢離魏郡而去,隻是每日焦急的等待平原消息。
這一日,曹操正同眾位將軍謀士商議軍情,忽聽探馬來報,道:“稟報丞相,李騰今日不知為何,突然帶兵退去。”
曹操一愣,不知李騰此舉何故,遂令探馬道:“再去查探。”那人領命而去。
謀士荀攸起身而立,上前拱手道:“丞相,李騰此番退去,定然因軍中無糧而退,丞相可派一輕騎往後追趕,李騰必然大敗。”
話音落地,曹操還未言說,隻聽班部之中一人起身而立,走不上前,拱手進言道:“主公,萬萬不可,追則必敗。”眾人視之,乃謀士郭嘉也,隻聽得郭嘉繼續說道:“李騰乃精細之人,若是退兵,焉能不知以精兵斷後之理,倘若冒然去追,必然大敗。”
曹操笑道:“奉孝之言甚是,不可追趕,不可追趕。”停了停,又繼續說道:“今番李騰退兵,不知奉孝有何看法?”
未及郭嘉說話,隻見外麵進來一人,拜倒在地,道:“稟報丞相,袁譚自平原大起人馬,劫掠甘陵,安平,渤海,河間等處,民怨甚重,百姓翹首以盼丞相帶兵前往剿滅袁譚,必定簞食壺漿以迎丞相。”
曹操聞之笑道:“今番李騰大軍退去,我欲起兵進攻袁譚,從而收複青州,不知眾位以為如何?”
郭嘉出言道:“丞相,袁譚,袁熙不過乃小人之誌,李騰卻有通天之能,若是此番不趁勢攻之,往後變為大患,況且今日聽聞馬騰並未進軍,而是坐地帶命,招兵買馬,此時許昌正乃空虛之際,馬騰雖說言降,但其心未可知也,倘若馬騰前來攻打,我軍必然不能防禦,許昌若失,我軍必然遭受滅頂之災,荊州劉表收納劉備,劉備那虎狼之徒,常對中原之地懷有不軌之心,丞相若是能夠滅除李騰,也好震懾天下諸侯,此乃一舉兩得之事,丞相何不行之?”
曹操思慮一番道:“袁譚,袁熙等雖實力不濟,但其經營河北之地久矣,根深蒂固,不易拔除,如若滅除袁譚,袁熙,盡收河北之地,然再以三州合力,攻打李騰,必然將其拿下,再以中原抗擊孫權,阻攔劉表,奉孝以為如何?”
郭嘉笑道:“丞相之計,卻是勝過奉孝十倍。”
曹操轉頭道:“夏侯淵,曹洪聽令,你二人在此好生防守,倘若李騰又複帶兵來攻,你等隻在城中防守,切記不可出戰,等我掃除袁譚,袁熙之眾,再複回來再行攻打李騰,你二人可曾明白?”
夏侯淵,曹洪拱手道:“必然謹遵丞相之命。”
遂曹操大起魏郡十萬人馬,帶走許諸,張遼,徐晃,於禁,李典,樂進等人,往袁譚所在南皮進發,留下馬步軍總共八千,守衛魏郡。
再說李騰下令退軍,大軍卻一日隻行的二十裏,便停下休息,這一日,李騰正在營中同眾將軍,謀士商議軍師,忽見探馬闖進營中,拜倒在地,拱手道:“稟報主公,曹操大軍已朝南皮開去。”
李騰笑了一聲,遂問道:“魏郡所留何人鎮守,人馬多少?”
探馬道:“乃留下夏侯淵,曹洪二人,總共八千人馬。”
李騰聞之大喜,道:“此乃天賜魏郡也。”遂號令三軍,止步向前,原地休整數日,再行攻打魏郡。
這一日,夏侯淵,曹洪二人正在城上巡視,忽見的西南方向煙塵四起,馬蹄之聲不絕於耳,二人心中微微一驚,遂舉目觀望,見所來人馬盡打李騰旗號。雖看的李騰人馬來到,二人卻是不懼,曹洪對夏侯淵道:“丞相所料不假,那李騰果真又前來攻打魏郡。”
夏侯淵笑道:“魏郡城牆高大,城中又有八千人馬,任憑李騰人馬再多,我等隻要堅守不出,亦能抗敵半年之久。”
李騰大軍行至魏郡城下,擺開陣勢,李騰遣大將麴義前去城下搦戰,麴義應聲前往,舞刀拍馬而出,行至陣前,勒住馬匹,見到夏侯淵,曹洪二人俱在城上,遂大聲叫陣道:“你二人可敢下來同我麴義決一死戰?”
夏侯淵,曹洪授得曹操之令,哪裏理會麴義叫陣,隻讓城上弓弩手四下亂射,萬箭齊發,頓時之間城上矢石如雨,甚是緊急,李騰大軍幾番上前,欲攻打魏郡,奈何魏郡弓箭甚是厲害,隻得後退,於城下紮下營寨,再複商議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