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等人退回河東,因張勳敗於夏侯淵之手,遂往李騰麵前請罪,李騰並不責罰,反而好生安慰了張勳一程,又因高平救了張勳,李騰乃重賞高平。
第二日,顏良,文醜,張合,高覽四人再翻前去曹營搦戰,曹操遣夏侯惇,張遼,曹彰,曹仁出戰,顏良親自上前親自搦戰,張遼舞刀拍馬而出,二人交於陣前,戰至五六十個回合,張遼不敵顏良而敗走,曹彰又來迎戰顏良,亦是不敵而敗走,遂後文醜,張合,高覽亦是掩兵衝殺,曹軍不能抵擋,大敗而走,退回營寨,以弓弩長槍等物防守,顏良等人不能向前,這才作罷,鳴金退兵河東,李騰聞之顏良等人得勝而歸,心中大喜,重賞眾人。
往後數日,李騰連番派將於曹操營前搦戰,曹操亦是不退,逢戰必出,兩家人馬忽有勝負,一時之間僵持一下。當下時至建安十三年八月,距離曹操起兵攻打河東郡之時,以快有半年之久。
這一日,曹操正在營中與眾將商議軍務,忽見一小校闖進帳中,拜倒在地,拱手進言道:“稟報丞相,荀彧先生自許昌有書信送來。”言罷,從懷中掏出書信,遞了上去。
曹操聞之,心中料不定荀彧所言何事,遂將書信拿過,打開一看,信上寫道:‘自丞相起兵攻打河東郡,一鼓作氣,拿下城池大陽,然再行攻打河東之時,卻與李騰日日交戰,互有勝負,兩軍僵持不下。此時荊州乃生大變也,劉表今日忽的因病身亡,蔡瑁等人弄權,遣劉表長子劉琦鎮守江夏,而立次子劉琮為荊州牧,蔡瑁廢長立幼,乃行袁紹之後路也,此乃天賜丞相之良機,不可失也,我勸丞相就此罷河東之兵,派一上將鎮守大陽,引兵而回,攻打荊州,江東孫權常對荊州懷有不軌之心,丞相若是不取,必然被孫權所得,隻願丞相聽我一言,引兵而回。’
曹操看完荀彧的來信,不禁大喜,吩咐眾人道:“今夜二更收拾停當,留下三百人馬於營中虛張聲勢,剩餘人馬盡數撤離往大陽而去。”曹操吩咐妥當,各將出帳準備事務。是夜二更,曹操營中士兵早已準備妥當,曹操一聲令下,大隊人馬往大敗而去,營中隻留下三百士兵,曹操這一舉動,李騰探馬卻沒有絲毫察覺。
到了白日顏良,文醜,張合,高覽奉命前去攻打曹營,擺開陣勢,張合挺槍躍馬前往營前搦戰,卻見曹營之中並無動靜,也無一人出來應戰,張合不知曹操營中虛實,不敢單馬衝進曹營之中,隻得退回與顏良,文醜,高覽等人商議,遂張合,高覽二人帶兵衝進曹營,卻見營中隻剩下老弱殘兵三百人左右,乃心中大驚,上前詢問那些士兵,得知曹操昨夜已經盡數離開,不敢張合不敢怠慢,急忙撤回,見了顏良,道:“顏良將軍,曹營之中人馬多數撤離,隻剩下老弱殘兵三百人,我上前詢問,得知曹操於昨夜之時已經離開。”
顏良聞之亦是大驚,命張合,高覽看住曹操營寨,自與文醜帶兵回了河東,見了李騰,連忙說道:“主公,大事不好,曹操已於昨夜撤離,此時營寨之中隻留下三百老弱殘兵,這可如何是好?”
李騰聞之,心中微微已經,乃留下高順,韓猛,張勳,孫明,趙奇等看守河東,自帶人馬,同顏良,文醜,宋召,常林一起往曹營中查看,果然如顏良所說,此時已經剩下空營一座,李騰料到曹操必然不能走遠,不敢怠慢,帶了人馬,棄了曹操營寨,直往大陽追趕而去。
再說曹操連夜行軍,不敢遲疑,人馬盡數行至大陽,乃留下大將徐晃,曹仁於大陽鎮守,細心告知徐晃,曹仁二人道:“倘若李騰派兵前來攻打,切勿不能出戰,若不出所料,一月之後,必然將荊州盡數拿下,到了那時我在前來。”徐晃,曹仁深知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怠慢,自是將曹操所言謹記下來,遂曹操連同剩餘人馬未作歇息,急往荊州趕去,意欲趕在孫權之前,奪下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