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也真是難為楊二嫂了。自從趙天河歸西後,加木,加林先後走出了月亮灣。家裏的所有活計都得她一個人扛著。在這段不算短的一個人艱辛的歲月裏,讓她心中那顆“依靠感”的種子開始生根,開始萌芽。如果再碰到個頭疼腦熱的什麼事,還真不知如何是好,看來她是得找個伴了,而且非常有必要。畢竟,鄰裏親戚不可能時時處處在她身邊照應她。
是啊,人還真有不得,一旦有了啥都會變。楊二嫂並非神聖,也難逃出這種謬論的怪圈。這幾年,一方麵國家政策好,想盡一切辦法給農民減負增收,另一方麵加木,加林幾乎每一兩月一次的彙款,讓楊二嫂腰包逐漸鼓起來。緊接著,彩電、音響、冰箱、電話等等落戶於他家。這一切,在整個月亮灣找不出幾家。
發了福後楊二嫂,逐漸神氣起來,甚至有點兒趾高氣昂,這讓她留給鄰裏的憐憫變成了搖頭。這幾年她確實受到不少苦,可是,鄰裏對她的幫助也不能算少。鄰裏有時為了幫她,而甩下自家迫切要做的農活,好多時候甚至不請自到去幫她。而她對鄰裏的感激隨著腰裏的孔方兄的增多而慢慢淡化。
剛開始,鄰裏去她家看電視,她大概出於想向鄰裏炫耀的目的,還比較熱情。然而,這勁頭已過,她就開始嫌鄰裏不該抽煙,浪費電,打擾她休息等等。不僅這樣,還經常不給鄰裏好臉色,鄰裏走時故意將門踹的“砰砰”響。即便這樣還是有幾個鐵杆不離不棄,這時,她不停地換台,再後來早早睡下,就這樣再沒人願意去她那兒了。
或許是因為財大氣粗,也或許是她不肯低頭,再或者她有些不大好意思,總之,當她忙不過來時,直接用錢請月亮外的人給她幫忙。然而,當她每次掏錢的那一刻,她的心隱隱作痛。
善良畢竟山裏人本性,鄰裏幫吧心理不大舒服,不幫吧,誰沒受過趙天河的幫助。後來,一一商量給出的結論是給楊二嫂找個伴,這樣也算是一種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