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龍的氣象(1 / 2)

“這……是龍的氣象!”

見這玄妙的一幕,張昊立刻想起了諸子經典裏的描述。

《莊子?天運》孔子拜訪了老.子後回來,三日不語,弟子問曰,“夫子見老聃,亦將何規哉?”

孔子曰,“吾乃今於是乎見龍。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雲氣而養乎陰陽。予口張不能合,予又何規老聃哉?”

張昊以前一直不明白那是何等玄妙的氣象,但現在見到這這一幕,他心裏明白了,這一方古字浮空,在聚與散之間變化,聚而成龍形,散而成文章,雲氣氤氳,陰陽相合,玄之又玄。

孔子見到老.子,觀望其氣,或許就是這景象吧。

然而更讓張昊驚訝的是,這一方文字,竟然和他自創的龍篆不謀而合,也是龍形篆體,並且連含義都很接近,其中一句也是“皇帝壽昌!”另一句是“昊天之命!”

兩句連起來就是:“昊天之命,皇帝壽昌。”張昊一眼就認了出來,原來龍篆不是他獨創,早有人創出了一套龍篆。

不過仔細想想,這也正常,炎黃子孫以龍為圖騰,他能想到此道,別人為什麼不能想到,而文化是一脈相承,創出的文字雖有差異,但也很相近。

這就好比近代的簡體文,當年蔣某退去台灣,帶走大批學者,也想重新整理一遍文化,以便服務於當局,與新中.國的想法不謀而合,而兩岸學者一脈相承,整理出來的簡體文也不謀而合,蔣某無奈,隻得沿用舊體,所以台灣現在還是繁體文。

他創出龍篆,與前人所創不謀而合,這正好驗證了他走對了路子。

收起目光,從炭灰裏拔出土黃龍布,大火焚燒,龍布居然絲毫未損,反而浮現出一方龍篆璽印。

“昊天之命,皇帝壽昌,這是傳國玉璽的另一個版本。”

張昊疑惑了,關於傳國玉璽,其實一直流傳著兩個版本,一說是‘受命於天,即壽永昌。’另一說是《漢書》記載,‘昊天之命,皇帝壽昌。’現代學術界考證,大多認同前者,但具體是什麼情況,除非傳國玉璽重現,否則誰也爭論不清。

“莫非傳國玉璽本就是兩方,一陰一陽,一龍一鳳,‘受命於天’主人道,‘昊天之命’主鬼神?”

張昊心有推測,覺得有這個可能,但他又疑惑了,“這土黃龍布之上,怎麼會有璽印?並且這龍布的材質不凡,還抗高溫,水火不侵,璽印也是經過大火之後才顯現。”

“還有這龍布的落款,‘少昊青陽氏。’少昊青陽氏是黃帝之子,“昊”字為日臨於天上,象征上古天帝,少昊就是天帝之子,‘青陽’是氏族封地,少昊青陽氏就是“張”姓的祖宗。”

他姓張,名昊,也是借的這個景。

“這土黃龍關乎我的身世,不但水火不侵,還有傳國玉璽的印章,難不成我還是流落民間的皇子?”想到這裏,張昊不由得自嘲的笑了。

龍布是舊時候帝王家用的物品,平民用了是要滅九族的大罪,但如今都什麼社會了,哪裏還有什麼帝王,而張姓一族,也沒出過帝王,他實在不明白這龍布是什麼意思。

“罷了,懶得多想,這龍布對我而言,算是最有意義的一件物品了,還有昊天璽印,萬邪不侵,正好送給宋靜怡老師,有此護身,就不用擔心被邪術暗算了。”

張昊收起龍布,又翻找了一會兒,都被燒了,沒一件完好。

看了看天色,已經傍晚了,先去王叔家報個道,順便蹭個晚飯。

王叔家正好開飯,張昊老遠就聞到香味了,吆喝了一聲,“王叔,我回來了。”

王德全一聽是張昊回來了,趕緊出來在陽台一看,兩個閨女也湊了出來,歡天喜地似的,脆生生的萌音喊道,“幹.爹爹,幹.爹爹!”

“呦!你小子可回來了,還以為你又要出去個三五幾年,趕緊上來,正吃飯啊。”王德全扯開了嗓門吆喝著。

“嗬嗬,哪能三五幾年,我就鎮壓幾件邪物。”張昊有模樣的說道,一臉的風輕雲淡。

上了樓,兩個幹.女兒就歡喜的撲來,萌萌噠的乖巧,“幹爹.爹!”

“朝朝夕夕,來幹爹爹抱抱,飛一個。”

張昊笑樂了,一手就把兩閨女抱了起來,轉了一圈像飛似的,逗得兩閨女嬉笑,緊緊的抱著他,還給他臉上親了幾下。

“張昊,你可回來,兩丫頭整天都念著要和你玩。”陳芳燕微笑著道,去給張昊拿了碗筷盛飯。

“謝了芳燕姐。”張昊也不客氣,放下兩閨女,拿著碗筷就開動,兩閨女搬來小板凳,粘著一起坐,還很是懂事的給他夾菜。

“咦?你小子好像有點變了?身體結實了,還長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