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7:懸賞(2 / 2)

林立的態度沒錯。

試問一個小小的普通上市公司,要拿它全部的資產對賭一間世界500強企業的全部資產,無論是誰都不會答應吧?

話題一轉,獨孤隨後就說道:“不過你們也別低估了服部家族的底蘊。再怎麼說他們的家族曆史都可以追隨到千年前,即使發家也就隻有數百年,但也不是一般的古武家族能比擬的。”

殘老居然說道:“還真別說,你們龍牙的資料庫裏,不就有過推測,說是傳說中的隋侯珠就落在服部家族的手裏嗎?”

“隋侯珠!”

全場一片鎮靜,而林立更是這樣。

有一次,隋侯出行,在山道中遇到一條大蛇,艱難蠕動。上前一看,原來蛇身被人砍傷,幾乎斷截,血流如注。隋侯頓生惻隱之心,即下馬取出隨身所帶藥物,為蛇止血,於創口處敷藥,包紮好。看著蛇慢慢爬入草叢中,隋侯方才放心離去。原來蛇也通人性,一年後,蛇銜明珠來報答隋侯,這就是“隋侯珠”。

而在那個時代,隋侯珠與和氏璧是中國珠寶玉石文化中最重要的代表,古有“得隋侯之珠與和氏璧者富可抵國”之說。

林立隨後遲疑著問道:“不對啊,隋侯珠不是還在秦始皇陵嗎?”

隋侯珠後來隨著隨國的滅亡落入楚王之手,這在《劉向新序》中有記載。公元前350年左右,楚宣王得知秦派使者觀看楚國的寶器,便召令尹子西問道:“秦欲觀楚之寶器,吾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可以示諸?”由此可見隋侯珠流落楚國。及至楚被秦滅後,隋侯珠及和氏璧落入秦始皇手中。這從李斯的《諫逐客書》中可證實這一點。他上書勸諫說:“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隋、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意思是說,現在您陛下得到了昆侖山的美玉,擁有隋侯珠、和氏璧,身上垂掛著明月之珠……而這些珍寶都不是秦國出產的,陛下卻十分喜歡,這是何故呢?秦始皇聽從了李斯的意見,停止逐客令。秦始皇命李斯書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玉工孫壽刻在和氏璧上,成為皇帝的“玉璽”。劉邦滅秦後,和氏璧成了漢諸帝王的“漢傳國璽”。此後曆時1600年,經曆100多位帝王之手。可隋侯珠從秦始皇以後便無下文。有人考證,因為秦始皇太過喜愛,隋侯珠為秦始皇所陪葬,在墓室“以代膏燭”。足見它的珍貴。

殘老說:“所以說是推測。不過若是真的存在,那至少可以交換小立的一個秘密,至少也能交換到血常丹的量產之秘。”

林立點頭道:“這的確得擔心一下。”

獨孤隨後疑問道:“不對啊,你們是不是忽略了他們的背景?”

林立的身體驟然繃緊。

對啊,隋侯珠也就罷了,那隻是傳說,即使出來也改變不了大局。可是服部家族的背後站著的是東月流這個日本第一宗門啊,遠的不說,就說那個天階,如果那個天階隨意拿出一門絕學,估計就能把林立的絕學給比下去了吧;還有的,如果那個天階把他的功法拿出來,那他們的交換條件就更加優厚了。

大家的心神都定了下來。

獨孤提醒道:“我倒是知道東月流,以及那個天階的一點資料。”

林立點了點頭。

獨孤回道:“我遇到過這個天階一次,是一個很驕傲的人。不過這也難怪的,他現在至多就是50歲,但已是天階了,沒有不驕傲的理由。上一次遇到他時,他跟我切磋,結果隻用3招就讓我沒話說,輸得一點脾氣也沒有,讓我見識到天階與地階的鴻溝之別。”

林立追問道:“你真的一點機會也沒有?”

獨孤苦笑不已,顯然不想回憶起那尷尬的往事。

不過獨孤還是把話題接了下去:“相信你們都知道這個神秘的日本天階曾經來過華夏,挑了不少宗門和家族,讓他們臉麵無光。可你們不知道的是,這個日本天階當時來華夏四處搞風搞雨的目的,不是所謂的求學突破之道,而是過來偷師,因為他有過目不忘的本領。”

“什麼!”

林立驚得渾身顫抖。

獨孤說:“事情過去了近20年,以他的能力,估計能把不少強記下來的絕學推演出來,成為他們宗門的絕學。如果他們把各門各家的絕學拿出來跟你交換,以數量取勝,我怕你不得不拒絕,而最後還會被殺個措手不及。”

“幸虧有你的提醒。”

林立後怕不已。

想一個會諸多華夏絕學的日本天階,這是多麼妖孽的存在啊。林立自認自己所領悟的絕學就不少了,不想人家更加直接,舉著挑戰之名,實為偷師,一點底線也沒有。

獨孤最後歎息道:“總之你要小心就是。天階地階,差距就是天塹啊!”

林立重重地點下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