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 沒有哪個鄰居是極品(1 / 1)

■江淩

不知從何時起,網上處處是極品:我的前任是極品,我的室友是極品,我的婆婆是極品,我的老板是極品……越是需要日夜相處的關係,越容易產生極品。但有一種關係除外,我們極少能看到“我的鄰居是極品”一類的吐槽。

鄰裏關係沒有極品嗎?當然不,而且極品一抓一大堆,隻不過都跑到電視上去了。

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個生活頻道,生活頻道裏都會有這樣一個節目:大部分時間都在報道街坊鄰居之間大大小小的扯皮事。今天我家裝修吵到了你家休息,明天你家搭的棚子擋住了我家的陽光,基本上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一群人在鏡頭前吵得不可開交,觀眾也看得樂不可支,收視率一路長虹。

這類節目還熱衷於征集各種民間恩怨的線索,於是經常會有人撥打節目組的熱線電話,以無比激動的心情爆料:我這邊有兩家人在扯皮,你們趕緊過來拍,晚了就看不到了。為什麼我們的鄰裏關係會變成這樣?

老祖宗講,遠親不如近鄰,莫要失了人情。維持一些良好的鄰裏關係,好處是要大於某些名存實亡的血緣紐帶關係的;何況中國的儒家傳統以“溫良恭儉讓”為美德,教導我們要成為讓別人喜歡或者至少覺得舒服的人,在很多古老的小城小鎮小村莊裏,我們依然能夠看到鄰裏之間相互幫助和關愛。可在城市裏,鄰裏關係隻有兩種:一種是無視,在一間房子裏住了幾年,連鄰居長什麼樣都不知道,看到撬門的根本判斷不出是鄰居還是小偷;一種是敵視,平時見麵假裝客氣,實則處處警惕,一旦產生衝突,分分鍾跟你翻臉。

國外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社區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心髒病的發病率,如此看來,也可以解釋我國的心髒病率為何不斷升高了。

鄰裏關係的奇葩,還在於“每個人看別人都是極品”效應。

我曾經租住在一個上世紀90年代修建的小區裏,牆壁薄,地板也薄,隔音效果不是很好。我經常熬夜工作,到淩晨後才睡,每當躺在床上準備入眠時就會聽到樓上傳來敲擊地板的聲音,沒有節奏也沒有規律,睡眠時間因此活生生減少半小時以上。

我認定這是樓上的小夫妻在深夜裏啪啪啪。每天晚上都有,而且盯準我上床時間才開始,還不間歇地運動半小時以上,這分明是極品鄰居嘛。半個月後,我忍無可忍,找了個白天去敲門興師問罪。

備足氣勢,想好申斥的台詞,預想中的“體力驚人小夫妻”卻變成了身體佝僂、拄著拐杖的老人,雞飛狗跳的畫風一下有往心靈雞湯轉換的趨勢。

老人熱情地邀請我進去坐,給我泡了茶拿了點心,和我聊了小半天。然後答案揭曉:每天晚上敲擊地板的聲音來自老人的拐杖,因為他失眠了,必須在房間裏來來回回走上好多圈才睡得著。失眠的原因,是每天晚上這棟樓裏都會有人把音響聲音調得很大,鬧騰騰的搖滾樂一直吵到淩晨。

那個人就是我,我成了別人眼中的極品鄰居。我們可以依照自己的價值觀去將別人判斷為極品,卻無法控製別人是否將自己判為極品。

何況,當我們給別人貼上“極品”的標簽時,分明是在告訴所有人:我們不想解決問題,隻想把事情鬧大。如果真有心要解決“如何與極品鄰居相處”之類的問題,其實很簡單:此後,我在夜裏戴上了耳機,樓上的地板也不在淩晨發出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