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放空與放生(4)(1 / 1)

據媒體報道:廣州市政協主席蘇誌佳說,“這次機關推選幹部到清遠連州掛職扶貧3年,符合條件的數十位幹部中,隻有一人主動提出,這是我多年在市委工作中沒碰到過的”。

畢竟不是水泊梁山裏的浪子燕青,提一張川弩,便能百步穿楊、矢至物落,所以,“掛職扶貧3年”,沒有毫無保留的強烈的一呼百應,沒有出現熱淚盈眶激動的容貌,並不稀罕。好在“隻有一人主動提出”,總算讓有關方麵擺脫了被“放空”的尷尬。

“貼近大地、一心為民的情懷,做一個真正的人民公仆”。這樣的口號耳熟能詳,但是一旦離開或降低了承諾的優越待遇,對某種激勵效能閃爍其詞,便必然使應者寥寥,倘若如此,好像真的小覷了我們的機關幹部,根本的一點,還是產生精神信仰的內在機製出了問題。

不要隻說廣州,也不要隻埋怨下麵的幹部覺悟不高,而“天下之惡歸焉”。如果自己隻與“最富裕的群眾”保持血肉聯係,卻要求別個改進作風,動真格,求實效,“動”來“求”去,自己靠在樹根上、輪胎邊翹腿排泄的“自然”堅決不改,貼了張標簽就成了“紅富士”。大家不買賬,弄到後來,還不是空話一句?

一天到晚講空話、假話,“放白鴿”、做虛事,實際上也是 “放空”。做領導的最好也得經常想想,廣大幹部為啥會“齊喑”起來的?自己有沒有“放空”的習慣?

“扶貧3年”,3年以後又如何?好多人鄙夷的“工農兵大學生”,哪兒來哪兒去,確實讓現在怕“一腳踩空”的機關幹部的“倒羨慕”油然而生。怕領導多變,怕“政策”多變,不少地方,本來就是充滿變數的過渡型社會。

從富裕城市到貧困地區去“掛職”,說穿了,就是給吸附、攀緣能力極強的爬山虎立起一垛牆,隻要像葉聖陶讚美的“綠得那樣新鮮,看著非常舒服”,就行了。“扶貧”要有強勁的人脈資源,牽線搭橋並不容易,看“扶貧”經曆多年,那裏官員的“手筆”越來越大,而老百姓的貧困未嚐稍減。這樣的事,也委實嚇退了不準備沉醉於幻象的幹部。

“將飛者伏翼”,將要起飛的鳥,翅膀必須先“向下”有所動作。而貧困地區恰恰是一個“伏翼”的好去處,靜下心來學習,磨煉意誌,提高心智,才能期望以後一飛衝天! 誰悟到了這一點,誰就是人中豪傑。

也是一種“人往高處走”,貧困地區的幹部到發達的南方“掛職鍛煉”,肯定是不用動員的。他們把在南方的日子謂之“放生”,自己如魚似鳥,因為領導開恩,而痛痛快快在碧波中遊了一圈,在藍天中飛了一遭。確實有很多同誌帶回了先進的理念,促進了本地區的工作。但是,也有些幹部回來後,穿著講究不隨地“方便”了,語言文明不罵娘了,當然也學會了刷卡、蹦迪、打保齡球、高爾夫,開始嫌同事的“低效率”,恨農民“朽木不可雕也”,怨沒給自己配筆記本電腦、“愛瘋5”,反正樣樣不順眼。貧困地區望眼欲穿的父老鄉親盼回來的“人才”,發展經濟僅知皮毛,高檔消費精通門道。此之謂“放生”引起的“放空”。

人才,是由嚐試而造就的。嚐試越殘酷,越能激發人才的智慧。無路可走時,不吝汗水與心血,前麵往往別有洞天。“掛職”如果換成了“打工”,像湖北鹹寧市的鹹安區,這個45萬人口的縣級區,這些年共選派近千名的幹部前往沿海發達地區打工,效果甚佳。幹部的身份轉換了,人家就沒有義務來照顧你了。這時,才真能體會人生之艱辛,才知道自己算老幾。摘掉小小的烏紗,沒有真本事,碗裏可能就沒有飯粒。生計無著,遑論奶酪。求人難,求職難,唾麵自幹,方知普通百姓辦事難。

這也是一種“放生”,置於死地而後“生”,“生”得何其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