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們對火星的了解有多少?(1 / 1)

我們對火星的了解有多少?

1894年,居住在美國波士頓的富翁洛威爾看到英文報紙上一則關於“火星運河”的報道,從此入迷。他放棄了大部分生意,購買了當時最好的望遠鏡,在亞利桑那州高山上的旗杆鎮建立起一個私人天文台。

洛威爾自己任台長,還高薪聘請了很多天文學家幫他尋找火星運河和火星人。可惜,他至死也沒有找到火星人,而他孜孜以求尋找的“火星運河”後來也被證實為子虛烏有,原因是當時的報紙錯把科學家們描述的火星上的“河床”翻譯成了“運河”,造成了這個大誤會。

盡管這樣的故事讓人讀起來有些灰心喪氣,但人類卻從未因此而放棄對火星的探索。

由於地球和火星的軌道運動差異,火星探測器的發射窗口每26個月才會“打開”一次。截至2013年底,人類共進行了42次火星探測活動,其中成功的隻有22次。盡管如此,火星仍然成為了除地球之外,人類最熟悉的行星,甚至超過了人類已經登陸過的月球。

對火星生命的好奇心和對人類未來命運的危機感,吸引著我們一步步探索火星。雖然每一次探索任務的突破都是有限的,但或多或少都會帶來一些新的發現。這些逐漸積累起來的探測成果,最終將會變成推動人類移居火星的巨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