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翰林院的老人們心照不宣的對視一眼,新科狀元居然是一個毛頭小子,不會是用了什麼歪門邪道吧,能進翰林院看來是有些背景。
“四林,你是何出身?”一位在翰林院頗有名望的李大人走到四林麵前,緩緩開口道。
連四林頓了頓,自己的出身肯定是比不上這些大人,但他並不覺得出身貧寒是羞恥的事情,“小生自幼家境貧寒,靠姐姐開酒樓維持學業。”
李大人頻頻點頭,“不錯不錯,後生可畏,你可要虛心學習,好好回報他們。”
“是,謝李大人教導。”四林極有禮貌的回應著。
“這幾日可不太平,等會上朝的時候要討論出征的事情了。”李大人眉頭緊縮,像是在為國事煩惱。
連四林垂下眼眸深思,隨即點了點頭。
隨即李大人便帶著四林和翰林院眾人前往金鑾大殿,莊嚴肅穆的大殿內洋溢著沉重的氣氛。
站在靠後的四林,雖在殿試時,來過金鑾大殿,但今日站在這裏,更感到無法言喻的威嚴。
皇上坐在龍椅上,一言不發,俯視著眾臣子。
“啟稟皇上,那南蠻之子屢教不改,企圖攻打我們大粵,而北邊深受戰事困擾,尚未結束,臣建議出兵征討南蠻,讓他們看看這國土到底是誰做主!”趙大人憤慨激昂的說著。
皇上瞥了一眼眾臣子,語氣威嚴的說道,“可還有其他諫言?”
“北邊的戰事已經消耗過多精力,現在再去開戰,恐怕會引起民心動搖。”翰林院的李大人憤然說道,現在開戰隻會讓將士軍心不穩,反而達不到震懾的效果。
皇上聽了表情並無變化,轉身對太子道,“太子怎麼看此事?”
太子一聽被點名,心頭一驚,太子並不擅長政事,打戰更是沒經驗,但受到皇上器重,每次上朝都會被問到。
“南蠻都打到我們頭上了,如果我們還不出征,豈不是落個沒膽量的名聲,這樣對父皇的名譽也有損。”太子覺得隻要自己不出征,要怎樣應對他都無所謂。
“太子此言差異,臣認為開戰會導致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導致饑荒等災情。”徐大人苦口婆心的說著。
“徐大人,你的意思是說我大粵沒有開戰的能力?”趙大人將話頭直接拋過去。
“臣不敢,臣隻是實事求是。”徐大人眉心一跳,誰都不希望在朝堂得罪誰,更不想得罪皇上。
“景容,說說?”皇上揉了揉眉心,轉身望向蕭景容。
“兒臣認為出征不妥,北邊的戰事已經消耗了許多精力時間,這時候再去開戰,隻會令周邊無辜民眾受災,讓皇城腳邊的百姓人心惶惶。”蕭景容有理有據的說著,現在開戰根本是雪上加霜。
太子不屑的橫了他一眼,這個五皇子居然當眾打他的臉,沒事就壞自己的事情,別以為蕭景鈺走了就可以為所欲為,看本太子不好好治治你。
靠後些的四林十分讚賞蕭景容的話,趨炎附勢固然是種自保的方式,但選擇正確的陣營才是重點。
“景容,你為何提出求和?”皇上冷冷的瞥了一眼蕭景容,他提出求和,難道是有什麼眼線。
“父皇,兒臣以為,此時若是南北均交戰,對國力有損,怕是東西兩邊也會乘虛而入,請父皇明鑒。”
皇帝這才點了點頭,“景容說得有理,不知哪位愛卿願意為朕分憂?”
眾人激昂紛擾的吵鬧頓時靜了下來,沒有一人敢應答皇上的問題。
“徐愛卿,你提出求和,要不你去?”皇上語氣帶著些期盼。
徐大人慌忙退了一步,搖頭道,“臣年紀太大,怕是經不起路途顛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