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各自心思(1 / 2)

躺在偏殿的烏雅氏止不住腦子裏各式各樣的想法,算計人的,怕被人算計的,種種思續交雜在一起,使得原本比許多人都沉得住氣的烏雅氏也開始有些沉不住氣了。不知道是因為康熙突然變得果斷的做法還是因為雲汐的高深莫測,此時的烏雅氏被這種種壓力弄得開始有些承受不來了。

若僅僅隻是爭寵,她自信不會輸任何人,但麵對康熙的找茬和昭嬪隨時可能發起的攻擊,不管是那一種都讓她難以冷靜麵對。原本她還想著等皇上淡忘了這件事,她才找個時間引出他心中對自己的愧疚之意,再借機複寵,卻沒有想到康熙這麼快就翻了她的綠頭牌,隻是結果跟她想得完全不一樣。

她用心盼來的不是皇上的憐惜,而是皇上給她的警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她真的想不通皇上為何在短時間內改了性子,明明從前隻要後宮嬪妃不做太出格的事,皇上都不會理會,但是這一次,他不僅理會了,還直接插手,這到底是一時興起,還是皇上對昭嬪不一樣?

不不不,這不可能?皇上那樣的人,怎麼可能會動真心,要知道當初的元後是那般的讓皇上滿意,也未能讓皇上動真情,昭嬪一個後進宮的秀女,何德何能讓皇上動真心?

可不是這樣?又是怎樣的?

想著康熙這般突兀的舉動,一連四天被翻綠頭牌所帶來的各種麻煩,烏雅氏原本有些泛白的小臉此時已然變得慘白起來。看來她是太過小看昭嬪了,能讓皇上出手,那說明皇上即便沒有對昭嬪動心,也將她看得很重,這樣一來,她就不能任其發展了,否則未來這後宮將再無她烏雅氏的容身之地。

老四的事情她已無力回天,包衣出身的烏雅氏比任何人都清楚什麼叫皇命不可違。他們烏雅一族能走到現在,可以說全是因為皇命,但這並不表示她就會認命,否則她憑什麼以一個包衣之身走到現在,她敢說現在的自己相對其他的宮女而言,那是萬中無一的存在,可即便如此,她依舊覺得不滿足。

若說生下老四才換得這個貴人之位,那是不是她再生上一胎,或者兩胎,就能打破包衣不能封嬪封妃的規矩,一舉成為大清第一個封嬪或者封妃的包衣,但這一切全都被昭嬪給破壞了。

若不是她,她怎麼會小產,又怎麼會想法報複,落得這進退兩難的地步。

這一刻烏雅氏是真的恨雲汐恨得咬牙切齒,卻忘了當時地龍翻身,是她先打著主意想要利用別人,最終計劃失敗,又是她將所有的過錯歸納到別人身上,擅長報複別人,現在自食惡果,卻絲毫不知反醒,反而是再次將所有責任都推到了別人身上。

對於烏雅氏這樣的人來說,她的野心需要被成就,而那些被她踩在腳下的人,不管是生是死,都是應該被她踩在腳下的。一如雲汐,她覺得可以利用便直接出手,未能達成目的,便想著毀滅對方來消除內心的怒火。

另外,因著烏雅氏骨子裏那根深地固的奴性讓她不敢反駁康熙這個主子,即便康熙對她出手,她亦會下意識地找其他人來替代,而這個人就算不是雲汐,也會是別人。

可是這並不能改變康熙對烏雅氏的看法,可以說在康熙決定動手的那一刻起,烏雅氏這個人在他心中的那點好印象或者說地位就已經全然消失了。他這個人對於自己的女人說狠也狠,但很少親自動手,烏雅氏能讓他親自動手,那便說明他再不可能對此人心軟了。

一如當初的元後,一開始讓他有多滿意,之後就讓他有多失望,雖然他依舊要為了她的死買單,可能讓他退步的卻並非是對元後的感情,而是為了江山,為了胤礽這個兒子。現在他將烏雅氏劃到對立麵,不為江山,不為兒子,僅僅隻是為了他的感情。

前麵就說過,康熙此人喜惡分明,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之前他滿意烏雅氏,便執意給她晉位,一路謀劃,讓她從宮女到貴人,一路順暢地比許多秀女還風光,不出意外的話,指不定她真生下‘六阿哥’,晉升為嬪也是遲早的事。可惜烏雅氏比康熙想的還心急,且太過看得起自己,以至於最後得不償失,不僅失了孩子,還丟了機會,落得雞飛蛋打的地步不說,還磨光了康熙的耐心。

當然,事無絕對,誰也不能保證康熙的想法會一直持續下去,但就目前而言,康熙想要給烏雅氏的,並不隻是一個小小的警告,而是幫著雲汐和福寶討回一個公道。至於這個公道到底意味著什麼,端看評判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