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2點”出來已是晚上九點,岑宇桐沒有同李鳳軒道別,而是在他投入地歌唱時,悄悄退場。這是他們之間的默契:寒暄與客氣,全然不必。
明早有班,她必須回去小睡一會,才能保證明早上節目時的精神狀態夠好。但是今晚上,也許是聽李鳳軒說了太多屎尿屁的冷笑話,她居然連跑了幾趟廁所,得,要多塗兩層粉才能壓掉黑眼圈了。
更要命的是吃了點藥以為沒事了,偏在上直播前,肚子又絞痛起來。想到一晚不停光顧的廁所,岑宇桐真是欲哭無淚。
一邊坐在直播間裏配合燈光師調光,一邊再次熟悉當日的稿件。
這是個很平凡的工作日,平凡的意思,就是沒有這幾天沒有需要跟進的熱點事件,昨晚也沒有任何突發新聞。
海城電視台每晚有兩組記者值夜班,一組值前半夜,一組值後半夜,遇到緊急情況則兩組齊出,每組記者一晚上要至少做出兩條夜間新聞。
策劃性的新聞不會放在夜間采寫,因此夜間新聞基本上是“短、平、快”,主要靠新聞熱線,不過晚上的時段,又能有多少線索?所以遇到有人打熱線,就算是個刮擦的小車禍,都能讓夜間記者小激動一下。
做記者很殘忍的是,身為有良心的人,本不應該希望有不好的事件發生;但作為一個想要搶新聞、搶好新聞的記者,卻不免在心底希冀遇到絕佳的新聞題材。
而作為夜間電視新聞,最出彩的就是突發性,因為夜間的突發新聞,報紙往往已過了付印期限、根本來不及見報;而在網絡自媒體迅速發展的當今,即便有人通過微-博等工具發布突發事件,人們依舊會延續對傳統媒體的本能依賴和信任,希望從電視上看到事實的真相,這也是電視新聞安身立命的倚仗。
不過,今天的新聞,實在是連貓貓狗狗走失的小破事都沒有。責編鄭玉在無法之下,隻得將資訊類的讀報新聞拉到了無比冗長,加上重播的昨日晚間新聞也都是些高大上的官樣文章,岑宇桐一路看下來,若非有肚子的絞痛不時提點,直有打瞌睡的欲-望。
“主持人5秒準備!”耳機裏傳來導播的聲音,《海城你早》幾近過半,接下來是讀報的版塊,岑宇桐忍住從腹部傳來的絞痛,勉強露出微笑。
對準她的攝像機機頭紅燈亮了,這代表導播把畫麵切了過來。
好死不死,一股濁氣很配合地衝出體外。
岑宇桐立即囧住了。
和大眾的想像不同,雖然為了保證安靜,直播間做了極好的隔音處理,外界的聲音傳不進來,但是,這並不代表直播間裏的任何聲音都會在直播的節目裏直接播出去。因為主持人的話筒指向性非常強,即,話筒指著哪,哪的聲音就很清晰,而對於沒指著的方向,擴大音量的效果並不明顯。
所以,那股濁氣的聲音,其實別人是聽不到的。
怎奈作為事主,岑宇桐卻懵了,主觀地覺得那屁聲已然隨著電波衝上雲霄,與全市人民共享之了。
怎麼辦怎麼辦?……救場啊!岑宇桐愣了一下之後,高速運轉的腦子自動提取了昨天從李鳳軒那裏聽到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