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好大一片田!”《時事》欄目組的采訪車行進在鄉間土路,一看到路兩邊那綠油油的萵筍地,岑宇桐便喊了出來,“我好久沒到農村了唉!這就是那些萵筍了吧?”
同車的於震睜開眼。
雖是海城管轄範圍內的村落,但柳溪村離海城的中心區足有一百二十公裏的車程,而且大半都是彎彎曲曲的山路,所以於震上車不久之後,便開始假寐。
如今被岑宇桐這一嗓子,喊得整車人都清醒了。然而他卻是不願意就這麼一下躥起,而是靜靜地看著興奮的她。
他已經多久沒有這種感覺了?遇到好的新聞題材,他當然也會興奮,但已然不是這種發自內心的不假思索的興奮。他要思索的很多,思索選題從何如手、思索采訪什麼人、若是采訪對象不配合,又要如何地攻堅。
有些意外的是,她一向都柔和且有她自己所謂的“文藝病”,竟能同時展現出與之截然相反的熱情與活力。
他當然不能體會,自岑宇桐到《時事》組,半個月裏,她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習、學習、再學習,難得終於夏沐聲同意由她為主來做這個題,被憋壞了的她,怎麼可能不興奮?
推開車窗,岑宇桐深深地吸了口新鮮空氣,濃鬱的筍香撲麵而來。
地裏,幾十位村民正在忙著收割,邊上幾位村民正在把割下來的萵筍紮成捆,整齊地擺在一旁。和他們起起伏伏忙碌的身影截然相反的是,一位中年男子站在對麵的山坡上,眉頭緊鎖、猛吸著煙。
看到采訪車,他把煙往地下一丟,踩滅火星,忙不迭地奔了過來,一邊揮手示意車子開到田邊一幢普通的三層小樓。
司機小翁很快將車停好。“幹活幹活!”同車的另一位大男人:攝像師張超提起攝像機,當先下了車。
隨後是背著采訪包的岑宇桐,最後才是於震。
等他們都下得車來,那男人也從山上下來了,準確地迎向於震:“於主播,你是於震主播沒錯吧!沒想到……沒想到你們真的這麼快就來了?!”
於震微笑地點點頭:“吳書記這麼信任我們,我們當然不能讓你失望。我來介紹一下,這是我們的編導小岑,攝像超哥……”
一行人邊說邊走,走進了那幢小樓——柳溪村村委會辦公樓。
來者是柳溪村新上任的村支書吳慶忠,前天是他被下派到柳溪村上任的第一天。剛到任還顧不上收拾辦公室,就被村民柳承德拽到了菜地。
地裏,就是於震岑宇桐他們目下所看到那六十畝的萵筍。
原來,柳溪村地處山區,村民們一向是自己自足,幾乎沒有其他經濟來源,所以僅能維持溫飽,有的甚至處於貧困線之下。從前年開始,柳溪村的村賬政收入更是陷入僵局。
為了破局,去年冬天,村民柳承德承包了村裏所有的60畝菜地,打算搞規模化種植。審批、貸款、承包,都還順利,到了要播種的時候,大家合議,決定全部種上萵筍。
吳慶忠解釋道:“規模化種植是現代農業的趨勢,種萵筍的想法倒也不錯,因為去年這時候,萵筍賣得好價錢。村民們滿滿以為辛苦一年,總能改善一下生活。誰知道今年萵筍居然滯銷了。他們一急就拉我堵住,一定要我幫他們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