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隻與眾不同的鵝,年輕的時候,她忙著生蛋、孵蛋,教小鵝遊泳、飛翔,春天領著鵝群從南方飛到北方,冬天領著鵝群從北方飛到南方。
有一天,鵝太太宣布退休。當春天來臨,沼澤地裏的鵝又準備飛往北方去時,鵝太太說:“我再也不想這樣飛來飛去了。我要做點別的事情。”
鵝太太在森林鎮辦了一所動物學校。
當鵝太太還是一隻候鳥的時候,在飛往北方的途中,認識了一頭牛。那是一頭黑色的耕牛,長著一雙多愁善感的大眼睛和一對琥珀色的彎角。這頭牛非常博學。因為他的主人——那個放牛娃從小愛學習,總是一邊放牛一邊看書,騎在牛背上還背誦課文。後來那個放牛娃成了一個博士。黑牛也因此成了一頭博士牛。但人類並不知道這頭牛很博學。當這頭牛老了,背不動鐵犁時,野蠻的農民曾想把他殺了,用他的皮做牛皮鞋穿。於是,黑牛從那個農民家裏逃走了。他逃的時候,除了帶走那家孩子的博士帽,其他什麼也沒帶。他成了一頭孤獨的老牛,孤獨地住在一個山穀裏,每天寫詩,然後用低沉的哞哞聲朗讀他寫的那些充滿哲理的詩。
鵝太太飛到山穀裏,把牛博士請到森林鎮,讓他當老師。
鵝太太還認識一位眼鏡蛇小姐。她住在沙漠裏,精通數學,舞也跳得很好。她跟鄰居鴕鳥先生的關係非常糟糕,鴕鳥先生隻要一看見她,就會邁開大步追趕,用他鐵鉤子似的喙啄她,想把她當成一道美味的點心吃掉。原因是眼鏡蛇小姐曾經偷吃過一個鴕鳥蛋,鴕鳥太太因此傷心欲絕,她給鴕鳥先生留下一封信,離家出走了。信上說,鴕鳥先生什麼時候把眼鏡蛇小姐從沙漠裏趕走了,她就什麼時候回家。
鵝太太給眼鏡蛇小姐寫了一封信,請眼鏡蛇小姐到森林鎮來。鵝太太說這絕對是“一石三鳥”的好事情:一方麵可以教孩子們數學,另一方麵又可以離開沙漠那種惡劣的環境,三方麵還能讓可憐的鴕鳥先生夫妻團聚。
鵝太太做事情目的非常明確。她說:“我們做事情,起碼要一次達到一個目的,一次能達到兩個目的更好,一次達到三個目的最好。簡言之,一石三鳥最好,一石二鳥次之,起碼一石一鳥。”
於是,眼鏡蛇小姐搭乘一隻蒼鷹,空降到了森林鎮。
鵝太太的森林學校開始招生了。森林鎮所有的小動物都入學了,笨狼當然也在其中。
鵝太太親自任校長,另外還有兩位老師——牛博士和眼鏡蛇小姐。
下麵就是他們的造型:
鵝太太:穿白色製服,長脖子上係一條綠色領巾。腳上是一雙紅套鞋。因為她住在沼澤地,那兒很潮濕,沒套鞋不行。她每天騎自行車來學校上班。她在學校裏走來走去時,喜歡拿一根教鞭。在她開口說話之前,總要把教鞭在她能找到的最近的地方敲三下。
牛博士:頭上有兩隻彎彎的大角,穿黑色西裝,一頂真正的博士帽戴在兩隻彎彎的大角之間。他教外語——人類的語言。一雙多愁善感的大眼睛經常含著淚水。他說:“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飽經滄桑。”牛博士每周三開一次詩歌朗誦會,用他低沉的聲音朗誦他自己寫的詩歌。聽朗誦會的動物總是會被感動得淚如泉湧。每到星期三下午,綿羊太太就把她的紡織品擺在學校門口,攤子上寫著:專售詩歌毛巾,每條一森林幣。
眼鏡蛇小姐:眼鏡蛇小姐身材苗條,戴眼鏡,穿漂亮的格子外衣。眼鏡蛇小姐教大家算術,也兼其他的課程。森林學校的老師是多麵手,課程不是特別固定,常常逮著什麼就得教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