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沒有什麼法律意識,這個時代保護版權的意識也不強,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她隻能這麼做了。
畢竟若是這竹筒若是火了,到時候就會有無數人模仿。
想了想,姚沐婉把紫薯片的名字給換成了“紫玉盤”,頓時,就顯得高大上無比。
紫玉盤三個字,用好看的字體刻在了竹筒最顯眼的位置,一旁刻上了一個小小的姚字,這個字體是姚沐婉用現代的楷體刻上去的。
和這裏的字體有很大區別,如果不是現代人,根本不會認出來這是個什麼字。
姚沐婉在思考商標的時候,也糾結過,最終還是選擇了這個。
她當時突發奇想,既然她能來這個時代,那麼說不定也有別的人來呢?
隻要這個紫薯片傳出去,流的越遠,就會被更多人看到。
一見薯片,一見這個姚字,隻要是她的老鄉,就一定能認出來!
刻的時候姚沐婉還加了點細節上去,這樣容易識別真偽,不容易被模仿。
那些村民的技術的確是精湛,姚沐婉的要求,他們幾乎是能絲毫不差的刻出來。
姚沐婉當場就付了試煉他們手藝的銀錢,就算不合格,也不能讓人家白忙活不是?
大家一見真的能掙到銀子,頓時都安心了下來。
不合格的也沒話說,拿著銀子很自覺走了。
而合格了以後被留下來的,全都是喜不自禁。
姚沐婉又拿出了那份契約詳細講解了一番,村民們有什麼不明白的,也很有耐心。
大家對她越發的有好感,都下定了決心要好好留在姚家幹。
姚沐婉起初還以為他們會對版權這一塊存疑,沒想到大家竟然很理所當然的接受了。
其實雖然村民們不懂什麼叫版權,卻有一個意識,那花樣子是姚沐婉自家畫的,當然是她的東西。
沒有她的同意,他們當然是不可以私自挪用的,畢竟他們平日在自家雕刻的時候,也是這個規矩。
當姚沐婉知道了這件事情以後,不禁對他們刮目相看,隻覺得之前自己是在是太狹隘了。
雖然古代的確很多不如現代文明發達,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一套準則和三觀。
試煉合格被留下的村民一共有五個,姚沐婉給他們的工錢是計件的,一個竹筒三文錢,雕刻的多,就掙得多。
這個工錢簡直是良心工錢,畢竟竹子在這個地方真的不值錢。
比起他們幹的其他活,這個不用風吹日曬,隻需要在房間裏刻就行了,輕鬆了不少,大家都很滿意。
問題解決得差不多了以後,姚沐婉說幹就幹,讓大家去砍竹子,然後在他們刻的時候,在一旁看了一下。
除非是壞了或者是在是品相不好的竹子,即便有點瑕疵,她也讓眾人不要浪費。
然後按照那些竹子的特點,在上麵雕刻不同的花樣。
可以雕刻她畫的,也可以雕刻他們覺得好看的。
姚沐婉是從現代嚴重汙染的社會穿越來的,深知什麼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雖然現在看來竹子很多,但是她一直這麼無止境的浪費的話,總有被她砍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