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了離開的你,我們唯有堅強(2 / 3)

這次“4·20”大地震,徐豔紅再次遭受重創。望湖樓賓館成為危房,被迫停止營業,醃臘製品設備損毀。但是還有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要開始收購養殖戶的生豬,開始生產雅妹子風醬肉醃臘製品了。怎麼辦?

一諾千金

徐豔紅的雅妹子生態食品有限公司在當地很有名望,附近201戶村民與公司進行訂單式養殖。徐豔紅要求養殖戶用青草、米糠等生態飼料飼養徐豔紅提供的雅河豬豬仔。

這些養殖戶都成了徐豔紅的朋友,他們的安全冷暖是徐豔紅的牽掛。地震剛過,徐豔紅就打電話到養殖戶家詢問受災情況,得知沒有受多大影響,她才放心。

4月23日,她又抽出時間到養殖大戶王小軍家。“承諾不變,你們放心。我照樣會按照高出市場價30%的價格來收購你們養殖的生豬。”

“我們相信徐總你。不是你,也沒有今天的我。”王小軍一家以前外出務工,收入微薄,後來與徐豔紅訂單養豬,收入有保障。家裏也修起了漂亮的小洋樓。

對於徐豔紅來說,此次“4·20”地震造成房屋、辦公用品、廠房裏的加工用具、化驗室器材等損毀,共損失2000多萬元。因為地震停止營業的收入,徐豔紅還不敢算。

“房子倒了,雅妹子的精神不能倒!”堅強的徐豔紅說,她要在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通過銀行爭取資金支持,盡早恢複生產。還要讓雅妹子食品公司入駐洪雅食品工業園區,將“雅妹子”品牌做大做強。

同時,各方溫暖的力量也在支持著這位堅強女子的崛起。

除了省市領導第一時間親自到訪看望慰問,洪雅縣、槽漁灘鎮等負責人也給徐豔紅加油鼓勁。槽漁灘鎮黨支部書記伍秋軍表示,將積極推廣雅妹子生態食品,幫助雅妹子再次站起來。

麵對來看望慰問她的領導、朋友,這位堅強的女子雙手合十,不停地說著感謝。

負責銷售雅妹子生態食品的淘寶網經銷商表示,到時候先打給徐豔紅一筆資金,讓她安心生產。北京的、上海的、廣州的,全國各地的朋友都在打電話鼓勵她,給她提供幫助。

4月23日,帶著頭盔的徐豔紅和一群身著迷彩服的雅妹子一起,不停地從地震廢墟中搶救還可以用的桌椅板凳。抱著一大堆羌繡裝飾品,她緩和氣氛地說:“還要靠這些吃飯,我們要好好保護。”

看著一群忙忙碌碌的雅妹子,地震後大哭過幾場的徐豔紅笑了:“還是笑起來心頭敞亮,哭著心裏犯堵。”

“我遭遇兩次大地震,被擊垮兩次,那麼我也就要打兩次翻身仗。”望著遠處巍峨的瓦屋山,這位雅妹子的目光堅定而深沉。

震區巾幗掠影——

滎經縣三合鄉鄉長毛豔燕:

第一天上任就遭遇地震

“雅安地震了!你們趕快準備救人!估計馬上還會有餘震!務必保持24小時開機,有緊急情況立即聯係我,電話打不通就發短信,注意預防餘震!”4月20日雅安蘆山7.0級地震剛一發生,毛豔燕便通過固定電話聯係上了滎經縣三合鄉的幹部,第一時間部署全鄉抗震救災工作。其實,這是毛豔燕來到滎經縣三合鄉履新鄉長的第一天。4月19日,她剛從成都學習歸來,正準備下周一前往三合鄉走馬上任。地震剛一發生,毛豔燕便提前到三合鄉報到了,雖然對當地的情況還不熟,但這位幹練的女幹部,第一時間便展示了自己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馬上組織人員對三合鄉牛背山景區道路進行疏通,疏散山上遊人。”這是毛豔燕以三合鄉鄉長名義發布的第一條應急處理措施。牛背山是當地知名景區,地震時牛背山滑坡不斷,非常危險,正在牛背山上的遊客驚魂未定時,三合鄉負責應急疏散的工作組便在毛豔燕的指揮下,趕到景區展開疏散安撫工作。這場地震讓毛豔燕開始了馬不停蹄的工作。至今難有休息的毛豔燕說:第一天上任就遭遇了地震,這是老天對我的考驗。(羅長中)

女飛行員張博:

我的任務是衝向災區

快些,再快些!空軍女飛行員張博跑步登機,坐上副駕駛的位置,定定神、拉杆、蹬舵,滿載救災物品的藍色迷彩米—17直升機轟鳴如雷,旋即躍起,沿著蘆山航向奮飛。張博今年26歲,高三時入伍,是我國第八批女飛行員,現在是成空運輸航空兵某部飛行員。張博22歲那年,就和戰友們駕駛殲擊機飛越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蘆山地震發生後,張博趕赴蘆山,成為第一位到達災區的直升飛機女飛行員。第一個架次的降落點,在極重災區蘆山縣太平鎮場鎮附近的山坳裏。太平鎮三麵環山,山高穀深,溝壑縱橫。隨著飛行高度的降低,危險係數不斷上升。機翼距離山體最近不過幾十米,時時還有高壓線、高架塔迎麵襲來。這些一一都被張博和戰友們化解。最後一道難關是著陸,通常情況下,直升機隻需下滑至3至5米的高度,就可以懸停。而太平鎮救災著陸點是個凹地,像個大坑,旁邊還有一棵50米高的大樹。張博果斷改用“小麵積著陸法”,將直升機懸停高度提高10米,然後再垂直降落。她運送的第一批救援物資安全、準時到達災區。卸下救災物資,新任務隨即而來。張博又迅速拉起飛機,向成都方向飛去。40多分鍾後,6名重傷員被安全送到鳳凰山機場,由地麵應急救援隊火速送到成都軍區總醫院救治。幾天裏,張博一共飛行了11個架次,將8.5噸救災物資先後運送到太平、寶盛等著陸點。

寶興縣靈關鎮女護師

張幼梅:震後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