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拓生態種植新思路,茶商發明花草殺蟲法(1 / 3)

開拓生態種植新思路,茶商發明花草殺蟲法

紀實

作者:阿友

茶商辭職叫板“綠色壁壘”

今年49歲的陳光輝在安徽省黃山市從事茶葉貿易十多年,積累了可觀財富。但從1998年開始,黃山市茶葉出口質量標準屢屢在歐盟的綠色壁壘麵前遭遇敗北。細心的陳光輝從此陷入深深思考:現在生態係統確實有問題了,地裏的泥鰍不知道躲到哪裏去了,蛙聲也聽不見了,河裏的魚也與日漸少,原因就在於人們大量廣泛使用農藥化肥,這給傳統農業模式帶來生態和社會雙重危機。

茶葉與大山,陳光輝對它們的熱愛勝於自己的生命,陳光輝發誓:“一定要改變落後的農業種植模式,建最好的生態茶園,進行一次脫胎換骨的農村革命,種出無需認證的有機茶葉來!”

細心的陳光輝在和大山裏茶農打交道時就積累了不少植物特性知識,發現養育鄉親們的大山本身就是個亟待開發的巨大天然農藥資源寶庫:黃山擁有艾葉、菖蒲、油茶粕、雞血騰、野菊等豐富資源,是天然的中草藥,可以配製成多種生物農藥製劑,效果好分解快人畜安全,而且病蟲害不易產生抗體。“自然界是非常神奇的,動植物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現象。那麼,能否利用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特性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微妙關係,通過生物鏈實現環環相扣、相生相克、動態平衡,利用植物引蟲殺蟲驅蟲、抑製雜草生長,發明出一種立體的茶產業格局,這樣不僅有利於財富創造又有利於生態發展。”

這個大膽的想法形成以後,2004年5月,陳光輝終於下定決心,毅然辭掉令人豔羨的公職和優越的城市生活,來到黃山市休寧縣渭橋鄉大山環繞的霞溪村創辦生態農莊,用自己從茶葉貿易中賺取的積蓄,開始了自己命名為“多維”的生態農業試驗。

陳光輝此時感到理論知識的嚴重缺乏,為此他購買了大量農業科技書籍,每天潛心專研,還花掉大把積蓄跑遍了大江南北去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上海交大等高校專家教授們交流專業知識,到全國各地尋找和引進多種特色植物品種,進行苗木的大量培育。時光飛逝,幾年裏付出了數百萬元經費但科研進展緩慢。從不輕言放棄的陳光輝不得不變賣房產、股權抵押,繼續著自己的“無底洞”事業。憑著這股韌勁,憑著對成功的企盼,倔強的陳光輝時刻感受到一種激情澎湃的責任和力量敦促他前行!

靈感來自大自然實驗室

雖然半路出家,但通過向百餘位專家學者請教,陳光輝迷上了奇妙的大自然。在多向思維和交叉思維驅使下,他除了吃飯睡覺便無時不在尋找“克蟲製勝”的生物交叉點。通過在浩瀚的動植物王國中不斷進行生物交叉分類,大海淘金般尋找適合自己預定的茶園林下植物品種。陳光輝通過喬灌草的多次生物交叉和多次分類實驗,最終選擇了明日葉。因為明日葉的生物特性在茶園中能夠產生多個交叉點,第一個交叉點:與土壤環境交叉,像綠色草坪一樣覆蓋裸露的黃土,減少水土流失;第二與動物昆蟲交叉,特殊的香味驅蟲,本身不易生蟲;第三與植物交叉,給茶葉增香,頑強的生命力還能抑製雜草生長;第四與人類交叉,是綠色有機、營養豐富的野生蔬菜,也是傳說中秦始皇所求的“長生不老草”。明日葉的生命力非常頑強適應缺水少肥山區,它以今天采摘明天發出新芽而得名。隻要種上了明日葉,茶園裏再也不用噴除草劑,生物多樣性就是這樣的神奇!

按圖索驥,陳光輝又找到了自然界少見的不易生蟲植物救心草,救心草是多年生植物,在茶樹兩側種植,在茶園中就像綠色草坪一樣覆蓋裸露的黃土,既保護生態又防止水土流失,它頑強的生命力同樣能抑製雜草生長不需施用除草劑。它還是一種山區常見的藥食同源、營養豐富可降低血液“三高”的天然有機野生蔬菜。大自然就是創造靈感的最大實驗室,這些書本上沒有記載的延伸組合功效,統統被陳光輝搬進了賦予全新內涵的茶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