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回來後一個星期,就有超過13000名複製人正式加入到了他們的計劃中來,其中半數都是有著重建所需專業技能的人員,也就是之前說的農技員和工業以及軍事領域的各類技工們。
其他的6000多人則是加入了他們的軍隊。這些高素質的兵員隻需少量的訓練就能有極高的個人和集體戰鬥力。
至少把他們組建成成建製的戰鬥部隊後能一比一的完爆他們之前的組建的二十個陸戰團中的任何一個團沒有問題。
新增的這批兵員加上之前他們離開這裏時接近一個月的積累,此時,他們在這個位麵的兵力已經達到離開時的3倍還多。
如果加上其他還在資格訓練中的新兵的話,目前它們的附屬軍隊的總人數接近5萬人。不僅如此,居民數量也在他們離開時大量的增加,達到了36萬人。
加上他們帶回來的這3萬複製人,他們治下的總人口已經逼近了40萬人,算是目前這個位麵全球第二大,且最活躍的人類聚居區了。
雖然目前的軍隊人員數量和居民數量還遠遠低於開發計劃的中後期需要,但是已經足夠用來改變外部的局勢了。
有了這樣的人口做後盾,他們可以選擇的發展策略比之前就多得多了。比如,他們如今有了組建成批次的重建隊伍的能力。
重建隊伍是他們很早就定下的一個必須發展的組織,由各種專業的技術人員組成,負責在災禍後的大地上重建生產體係和搶救各種可用資源。
他們的軍隊就算是數量再多也替代不了專業的重建隊伍的作用,隻有有效的利用這個世界裏少量留存的人力資源,他們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全球占領的目標。
因此,在沈超的提議和市政府的組織下,新加入的6000多名技術人員和1000多名已經得到認可的市民被整編成了數百個重建小組,成立了一個個人數不一,功能各異的重建隊伍。
這些重建隊伍的規模從2、30人到100多人之間不等,人員配置也很不一樣,是按照個人擅長的技能類型分配的隊伍。
其中幾支人數最多的隊伍裏就幾乎全都是農業專家。而其他規模較小的隊伍裏則多是各個工業領域的專業技工和各種載具維護的專業技工。
其中機械工程類和通訊工程類的專業人才所占比例最大。加在一起占到了技術人員中的70%。除了這兩種隊伍,還有幾支規模不一的專職醫療隊伍。
不過不管是什麼能力偏向的重建隊伍,裏麵都至少有兩個專業醫師,負責保障這些重建人員的身體健康。
這些人是議會下一個階段在此位麵擴張的關鍵。一旦沈超他們的附屬軍隊數量積累到10萬這個預期值,軍隊就會被派出去執行大規模的清理行動。
到時候,他們的軍隊將有能力在一兩個月內清理出一片近千萬平方公裏的適宜的工農業產業帶。
到那個時候,這些重建隊伍的重要性就將極為充分的體現出來,在軍隊開辟出新大型安全區內,他們將成為重建工作的脊梁。
在他們的帶領和指導下,目前議會治下的幾十萬幸存者們就可以被派駐過去重建,隻要組織的夠好,預計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內恢複大量地帶的初級物資生產。
等到那些地帶的農業和最基礎的工業被恢複,並徹底的擺脫對各種儲備物資的依賴後。他們也應該已經完成了統一全球的大業,可以大規模吸引其他位麵的高級人才爬科技樹大發展了。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作用外,這些新成立的重建小組還可以有其他的作用,比如現在,雖然他們還不能開始太大規模的重建活動,但是小規模的重建卻是可以開始了,正好可以讓大家練練手。
在距離迪拜安全區隻有不到1000多公裏的兩河流域之前已經被兩個陸戰團清理了出來,工兵正在進行最基礎的設備架設。
重建隊伍可以先去那裏,試著恢複部分農業生產,並在這個過程中向其他幸存者們教授重建的技能。
之前加入迪拜安全區的幸存者們中生存能力強的多的去了,但是會建設的人才就實在是少的可憐了。
其中雖然也有一些各重建領域需要的專業人才,也不乏行業內高端人才,但是那些人的水平參差不平。
要知道,複製人們中間的技術人員專業技能可是非常高的,光是農技員的知識水平就超過主位麵的大多數農業教授。如果縮小這種差距,就無法形成有效的產業互補。
所以隻有對人群進行廣泛相關技能的訓練後,他們才能組織出成規模的科學的重建隊伍,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這個位麵的占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