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在治療或者說修複過程中,關上玻璃護罩後的自動醫療台就是個小型的密封手術室。橫在患者上方,與玻璃罩對接的那個金屬條是其神奇治療功能的關鍵。
它會像是塑料大棚裏的噴灑器一樣,用自帶的小型噴口噴灑大量的肉眼難辨的顆粒物覆蓋在患者受傷部分的體表。
這些被噴灑出來覆蓋到患者表麵的顆粒物中,有大約1/200的質量是納米機器人,剩下的則是水和十幾種人體內常見蛋白質和少量鈣磷鐵一類的微量元素。
這些東西較均勻的覆蓋在患者的受創部位後。納米機器人會在落下後聚集起來,組成各種管狀或者網狀的結構。
它們會像接力一樣,將水和蛋白質收集搬運在一起,並在受創部位開始用這些材料修複人體受損的組織結構。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納米機器人在修複過程中其實是完全處於遙控狀態下的,納米機器人本身並沒有比細菌更高的智能。
整個醫療的過程都是在一台專用於醫療的超級計算機的輔助指揮下完成的。操作的複雜程度不亞於在沙灘上建立一座摩天大廈。
在之前的掃描步驟完成後,超級計算機通過對比資料庫很快就找出了病因和診治方案,隨後它會根據檢測到的患者傷病的具體情況安排細化的治療方案和步驟。
在這之後,超級醫療計算機,或者說這個初級AI會發送出甚低頻的電磁信號,遙控在創口的納米機器人負責具體的執行。
這就是為什麼這種醫療艙隻在Elysium空間站上和少數醫療船上才能使用,無法普及。因為超級計算機在極樂世界位麵那樣的位麵屬於稀缺品。
地表治安秩序的混亂和直接需求的減少使得那裏的超級計算機製造幾乎回到了手工時代,使用也十分不方便。再加上Medpod本身的昂貴和保養問題,所以地表上的醫院始終沒有配用自動醫療台。
回到治療本身上。說是修複,其實不管患者身上到底是什麼樣的疾病,負責安排治療方案的超級計算機都是按照一個健康男人或者女人的模板來重構患者的受創部位的。
也就是說,修複好後,患者的受傷部分隻是表麵上恢複了,其實新的細胞功能並不完全,並不會立即恢複全部的生理功能。
因為納米機器人修複或者說建造出的“細胞組織”隻能算是個結構,並不具備正常人體細胞的完整DNA和RNA鏈條,從而不具備自我複製功能。
他們的作用僅僅是填補損傷部位,恢複身體受傷部位的主要生理機能,隨後會在體細胞新陳代謝的過程中被其他正常分裂的細胞逐步替代,直到那時,患者的身體機能才能徹底的恢複。
也因為此特點,所以越複雜的人體器官對於自動醫療台來說就越是難以修複。目前最先進的Medpod3000雖然號稱是能治愈任何疾病,但是卻無法修複腦部的永久性損傷。
麥克斯體內的各大主要器官都與很大損傷,還有多處內外出血部位,所以治療的過程比想象中的要長。
治療個骨癌或者白血病患者都隻需要幾十秒的自動醫療台在治療他的重度輻射病的時候連續運行了2分半鍾才停下,並在顯示器上顯示:“重建完成”。
隨後,在數百人的注視下,自動醫療台的玻璃罩打開了,在裏麵躺著的麥克斯也意識到治療完成,不過它還是試了好幾下才能自己坐起來。
因為他屬於重症患者,所以自動醫療台在剛才給他治療的時候首先就用無針注射器給他脖子上注射了微量的麻醉藥液,讓他保持身體放鬆。
雖然計量不大,而且治療基本完成後,自動醫療台就又給他注入了些解除麻醉效果的藥液,但是渾身無力的狀況還要幾分鍾之後才會完全消失。
所以現在他雖然身體被修複好了,身體卻感覺軟軟的,他看了看自己的身上,之前的上口都已經消失,更重要的是,之前那種因為輻射而持續的頭暈惡心的感覺消失了。
不過還沒等他自己高興一下,一旁的幾個負責觀察的醫生見狀趕緊給他做起了各種檢查,並在幾分鍾後宣布麥克斯身上的重度輻射病已經被治愈。
確認這點兒後,醫務人員很快把他帶離現場做更多的檢查。未來的幾天麥克斯都會被嚴密隔離,並被各種各樣的身體檢查包圍。
不過這會兒現場可沒有人在乎他未來幾天過的愉不愉快。兵人休息區那裏一片歡呼,人們紛紛躍躍欲試的想要上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