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程序設計大賽對程序設計類課程改革的促進(1 / 3)

程序設計大賽對程序設計類課程改革的促進

理論研究

作者:張耀民

摘 要 從高職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對高職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要求,結合學生在程序設計大賽中表現出來的實際情況,提出高職院校在進行學生能力培養方麵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對高職院校程序課程設計進行改革,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 高職;程序設計;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3-0003-02

“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是由教育部高校學生司指導,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谘詢與就業指導中心聯合主辦,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等多家單位協辦,麵向全國高校在校大學生舉辦的年度賽事[1]。大賽分為軟件類和電子類兩大類別。其中軟件類個人賽包括C/C++程序設計和Java軟件開發兩個比賽項目,每個項目又分成大學A組、大學B組、大學C組(說明:985、211本科生隻能報大學A組,所有院校研究生隻能報大學A組,其他院校本科生可自行選擇報大學A組或大學B組,高職高專院校可報大學C組或自行選擇報任意組別)[2]。程序設計大賽以推動我國軟件和信息產業發展,促進專業人才培養,向軟件行業和信息產業輸送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端人才為宗旨。除此之外,程序設計大賽提高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推動了我國高校專業人才的培養。截至目前,“藍橋杯”大賽已經舉辦了五屆,引起了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得到國家教育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更得到參賽師生的廣泛好評,參賽學校超過1200所,參賽規模已過五萬人次,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陝西工商職業學院2013年首次參賽,選拔兩名學生參賽,獲第四屆“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陝西賽區)個人賽高職高專組C/C++程序設計比賽一等獎兩名並取得決賽資格,在全國總決賽中獲得優秀獎兩名;2014年四名學生參賽,獲第五屆“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陝西賽區)個人賽高職高專組C/C++程序設計比賽一等獎一名並取得決賽資格、三等獎兩名、優秀獎一名,獲得決賽資格學生在全國總決賽中獲得三等獎。

1 高職院校程序設計課程存在的問題

在高職院校計算機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中,程序設計屬於專業基礎課程。在程序設計科目的選擇上,陝西工商職業學院有選擇地開設了C語言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兩門課程。這兩門課程可以幫助學生打下紮實的編程基礎和編程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也得到良好的提升。

近年來,不斷深化課程教學改革,針對程序設計類課程,先後嚐試了案例教學法、項目驅動教學法等多種方法。程序設計課程是理論與實踐兼具的課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必須以紮實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因此,在進行係統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從最基本的概念和最基本的語法出發,在教學活動中結合具體案例進行實踐教學活動。但是,在教學活動中這些案例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些簡單的教學案例的使用並不能在真正的意義上將所學知識有機地構成一個整體。程序設計課程在理論知識之後,需要安排實訓周,在實訓周引入的實訓項目仍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其原因在於:學生在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學習缺乏積極性;應用知識雖然能夠引起學生足夠的學習興趣,但是由於缺乏必要的理論知識,導致學生在完成程序設計時存在嚴重的困難。通過深入地思考和總結,分析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對程序設計能力的要求,提出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了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