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八章 未校對(1 / 3)

杜林打破了有史以來電視集團收集器數據中心統計的最高收視率,並且把這個關卡推高到了百分之七十一的程度,換句話來以後的節目和製作人大多數隻能對著這個數字髒話,卻升不起一絲一毫想要破紀錄的想法。

整個帝國擁有電視的用戶中有超過百分之七十一的人收看了這檔節目,除去那些正在上班的以及和其他人收看同一台電視的,很有可能這將會成為一個永恒的,誰也跨不過去的記錄。

未來的電視人必然是被悲劇的,他們還沒有入行,翻越山峰的道路就雪崩了。

這也能夠明有多少人在關注這件事,杜林終於出了事情的真相,人們也能夠理解,麵對醜聞和脅迫的雙重威脅,杜林似乎也隻能這麼做了。

但是為什麼?

為什麼又是杜林?

為什麼這些不好的事情總是出現在杜林的身上,那些政客們是不是整沒有事情做,就想著如何扳倒杜林?

杜林在節目中也談起了此事,他沒有明確的明造成這樣局麵的原因就一定是因為自己的人種和出身貧寒,他把一切都解釋的很正常,正常到就像是他在回避這些問題。

於是那些始終秉持著“這個世界就是一個陰謀”的陰謀論調者們開始狂歡,他們過度的解讀杜林的每一句話,甚至還會分析他的表情,分析他的神態和肢體動作,來發掘更深層次的東西。

他們拿著自己那顆不怎麼聰明的腦袋分析出來的結果神秘的撲向整個社會,以“我又踏馬的知道了一些真相/黑幕”為理由,加入到這場狂歡中。

這些人……,都是好人,社會高層喜歡底層民眾變成這樣,因為好控製,也好引導。

廉價的娛樂和廉價的社會參與感會讓社會底層在絕大多數時候都非常的平穩,他們不會把抱怨和牢騷變成對統治者的憤慨,因為廉價的娛樂會讓他們忘記那些的不快。

而參與社會活動,加入社會的討論又能給這些人一種“我參與了帝國曆史進程”的榮耀感,他們就更不可能會積壓太多的憤慨以至於最終要通過行動解決自己對帝國的不滿。

所以這群人是好人,杜林是這麼覺得的,節目播出的當晚一些原本打算休息的人們不是坐在書桌前躊躇著該如何起草一篇文章發表到報紙上,就是通過電話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發現,總之杜林再次火了,霍姆斯也火了。

杜林成功的站在了弱勢的一方,他身上原本應該成為霍姆斯攻擊他的醜聞事實變成了他具有承擔一切責任的勇氣,這是需要表彰的行為,而不是被人批評。

就像是他自己的那樣,那個時候他還年輕,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不都做過一些又蠢又荒唐的事情嗎,而且杜林還願意承擔責任,付出代價。

一個會犯大多數人都會犯的錯的年輕人,更符合社會價值觀的需求,更符合社會底層民眾的需求。

我們不要聖人!

然後人們開始思考,一個來自平民階級,社會底層,農夫出身的子再次受到了那些貴族背景的政客肆無忌憚的栽贓陷害,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

為什麼特權階級總是要踐踏平民的尊嚴去彰顯自己的不凡,為什麼我們被人踩在腳下時隻能感歎命運的無常?

第二一大早,帝都以及其他一些地方出現了大批的遊行隊伍,聲討霍姆斯的做派,更要命的是帝國日報用頭版頭條報道了一條駭人聽聞的消息——霍姆斯可能涉嫌參與叛國組織!

如果在這條新聞出現之前社會中有一部分人堅定的站在杜林這邊,還有一部分自認為高於平民階級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人保持著中立,把杜林和霍姆斯之間發生的事情看做是醜陋的政治鬥爭手段。

但是現在,他們改變了立場,因為叛國並不是一個可以被人們饒恕的標簽。

報道中有大量證據證明霍姆斯的心腹手下涉嫌向國外出售機密消息,包括了政治機密,軍事機密和商業機密,整個社會一片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