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到什麼山唱什麼歌,見什麼人說什麼話。”這就告訴我們,談話一定要分清對象。麵對不同的談話對象,必須采取不同的談話方式,運用不同的談話技巧。
一、與陌生人談話的口才
社交場合,經常要與陌生人打交道。與陌生人交談,由於雙方素不相識,沒有相互了解的基礎,如果不注意講話的基本要求,雙方就很難溝通。
溫和友善與彬彬有禮是與陌生人交談的前提。隻要雙方以禮貌、友善的態度進行交談,就會很快地進行交流。
1.與陌生人談話的方式
具體說來,與陌生人談話有以下幾種方式:
(1)攀認式。任何兩個人,隻要彼此留意,就不難發現雙方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親”、“友”關係。例如:
“你是複旦大學畢業生,我曾在複旦進修過兩年。說起來,我們還是校友呢!”
“您是體育界老前輩了,我愛人可是個體育迷;您我真是‘近親’啊。”
“您來自蘇州,我出生在無錫,兩地近在咫尺。今天得遇同鄉,令人欣慰!”
(2)敬慕式。對初次見麵者表示敬重、仰慕,這是熱情有禮的表現。運用這種方式時必須注意:要掌握分寸,不能亂吹捧,不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一類的過頭話。表示敬慕的內容應因時、因地而異。例如:
“您的大作我讀過多遍,得益匪淺。想不到今天競能在這裏一睹您的風采!”
“今天是教師節,在這個美好的節日裏,我能見到您這樣有名望的教師,不勝榮幸。”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很高興能在這裏見到您——尊敬的山水畫家!”
(3)問候式。“您好”是向對方問候致意的常用語。如能因對象、時間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問候語,效果則更好。對德高望重的長者,宜說“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對年齡跟自己相仿者,稱“老×(姓),您好”,顯得親切;對方是醫生、教師,說“李醫師,您好”、“王老師,您好”,有尊重意味。節日期間,說“節日好”、“新年好”,給人以祝賀節日之感;早晨說:“您早”、“早上好”則比“您好”更得體。
(4)言他式。“今天天氣真好。”這類話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種寒暄方式。特別是陌生人之間見麵,一時難以找到共同的話題,就會說類似於“東北天氣很冷吧”之類的話。在一場話劇中,有一對初次見麵的男女青年,在一起呆了半天,無話可說。結果男青年看了看天,說了一句:“今天天氣真好啊!”用此話打破了尷尬的場麵。
(5)觸景生情式。觸景生情式是針對具體的交談場景臨時產生的問候語。比如對方剛做完什麼事,正做什麼事以及將做什麼事,都可以作為交談的話題。
2.“套近乎”的十個訣竅
(1)了解對方的興趣愛好。初次見麵的人,如果能用心了解與利用對方的興趣愛好,就能很快地縮短雙方的距離,給對方好感。例如,和中老年人談健康長壽,和少婦談孩子和減肥以及大家共同關心的寵物等,即使自己不太了解別人,也可以談談新聞、書籍等話題。這樣能在短時間內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2)多說平常的語言。著名作家丁·馬菲說過:“盡量不說意義深遠及新奇的話語,而以身旁的瑣事為話題作開端,是促進人際關係成功的鑰匙。”
(3)避免否定對方的行為。初次見麵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階段。初次見麵時大家都會害怕他人提出細微的問題來否定其觀點,因此,初次見麵應當盡量避免有否定對方的行為出現,這樣才能形成融洽的人際關係。
(4)引導對方談得意之事。任何人都有自鳴得意的事情,但是,再得意、再自傲的事情,如果沒有他人的詢問,自己說起來也無興致。因此,你若能恰到好處地提出一些關於他這些事情的問題,定使他心喜,並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你與他的關係也會融洽起來。
(5)找機會接近對方的勢力範圍。每個人都會在自己的身體周圍設定一個勢力範圍,一般隻允許特別親密的人侵入。如果你侵入了,就會產生與對方有親密人際關係的錯覺。比如,推銷員往往一邊說話一邊若無其事地移動位置,直到坐在客戶的身旁,使客戶好感頓生。因此,若想早日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必須找機會去接近對方的勢力範圍。
(6)以笑聲支援對方。做個忠實的聽眾,適時地反應自己的情緒,可以使對方擯棄陌生感、緊張感,從而發現自己的長處。尤其要發揮笑的作用,即使對方說的笑話並不很好笑,也應以笑聲支援,產生的效果或許會令你大吃一驚,因為無形之中雙方之間已經產生了親密的氣氛。
(7)通過親戚、老鄉等關係拉近距離。由於親戚、老鄉這類較為親密的關係會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使交際雙方易於建立信任感。特別是突然得知麵前的陌生人與自己有某種關係,更有一種驚喜的感覺。現在許多大學裏麵,都有老鄉會、聯誼會等組織,這些老鄉會、聯誼會就是通過老鄉關係把同一地方的學生召集在一起,相互幫助、聯絡感情、加強交流。從人的心理來講,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有一種“排他性”,對自己的或跟自己有關的事物往往表現出更多的興趣和熱情;對跟自己無關的則有一定的排斥性。因而在交談中點出這類關係會使對方意識到兩人其實很“近”,能較好地形成坦誠相見的氣氛,打破對方初次見麵在心理上的“設防”。毛澤東同誌就常用這種“拉關係”的技巧。建國後接見民主人士時,凡是與他有點親戚關係的以及通過師生、故友的關係有些瓜葛的,往往是見麵沒出兩三句話,他就爽直地和盤托出其間絲絲縷縷的關係,在“我們是一家子”的爽朗笑聲中,氣氛融洽了許多,使被接見者倍感親切。
(8)以感謝的方式來加強感情。一個低年級同學在跟一個高年級學生接觸時,頭一句話就是:“開學時就是你幫我安置床鋪的。”“是嗎?”那個高年級學生驚喜地說。接著兩人的話題就打開了,氣氛頓時也熱乎了許多。一般說來,每個人都對自己無意識中給別人很大的幫助感到高興。見麵時若能不失時機地點出,無疑能引起對方的極大興趣。因此,初次見到曾幫過自己的人時,不妨當麵講出,一方麵向對方表示了謝意,另外無形中也加深了兩人的感情。
(9)從對方的外貌談起。每個人都對自己的相貌或多或少地感興趣,恰當地從外貌談起就是一種很不錯的交際方式。有個善於交際的朋友在認識一個不喜言談的新朋友時,很巧妙地把話題引向這個新朋友的相貌上。“你太像我的一個表兄了,剛才差點把你當作他,你們倆都高個頭,白淨臉,有一種沉穩之氣……穿的衣服也太像了,深藍色的西服……我真有點分不出你們倆了。”“真的?”這個新朋友眼裏閃著驚喜的光芒。當然,他們的話匣子也就此打開了。我們不得不佩服這個朋友談話的靈活性。他把對方和自己表兄並提,無形中就縮短了兩人之間的距離,接著在敘說兩人相貌時,又巧妙地給對方以很大的讚揚,使這個不喜言談的新朋友也動了心,願意與其傾心交談。
(10)剖析對方的名字來引起對方的興趣。名字不僅是一種代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人的象征。初次見麵時能說出對方的名字已經不錯了,若再對對方的名字進行恰當地剖析,就更上一層樓。譬如一個叫“建領”的朋友,你可以諧音地稱道:“高屋建瓴,順江而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可謂意味深遠呀!”對一位叫“細生”的朋友,可隨口吟出“隨風潛人夜,潤物細無聲”。總之,適當地圍繞對方的姓名來稱道對方,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3.與陌生人談話的分寸
許多人和陌生人說話都會感到拘謹。這主要是因為你對陌生人一無所知,特別是進入了充滿陌生人的群體,有些人甚至懷有不自在和恐懼的心理。你要消除這種拘謹,就要設法把陌生人變成老朋友。首先要在心目中建立一種樂於與人交朋友的願望,心裏有這種要求,才能有適當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