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正豪正是東華門統領,這場叛亂最初也就是先從這裏扯開的口子,讓叛軍有了裏應外合之機,這才有了血洗王城的一幕。
然而這許正豪卻是尉遲梟最先講好了的,先王平叛時就是這東華門許氏夥同叛軍造反的,先王殺了潘江卻啟用了許氏外戚,說到底還是許家的人。
許正豪在尉遲梟繼位後卻頻頻上書彈劾丞相,一再表勤王忠心。是以尉遲梟想到一計,就是決戰前讓許正豪假意歸向司徒昊,策反司徒內部聯盟。
可是計中並沒有東華門率先大開城門迎叛軍進城一說。是以,此刻站在勤政殿大門外口口聲聲喊著勤王口號的人到底站在的是哪一邊,意欲何圖?
“王上,請王上隨夜將軍移駕,這裏交給臣等就好。”一名武將單膝跪地雙手抱拳,向尉遲梟行了個大禮,提議道。此刻在這殿中的可謂都是死士,身家性命可以全然不顧,這也是尉遲梟這幾年來最大的財富,最終的砝碼。
有了大將軍提議,眾臣下跪複議。畢竟殿外之人居心誰也無法肯定,但是王上年紀尚小,所謂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日東山再起,憑王上之智謀假以時日定能重奪尉遲江山。
尉遲梟雙眉緊鎖,群臣們說的是移駕,那是好聽的,說白了不就是讓他逃走嗎?棄百姓江山於不顧其實大丈夫所為,更何況他還有一半勝算不是嗎!
見尉遲梟還在猶豫,夜上前就要拉尉遲梟走。
“慢著!”喝住夜的動作,尉遲梟的目光從眾臣身上轉向始終正襟端坐的雲裳,又轉向朱漆的大門,沉聲道:“諸位卿家言之有理,你們護駕之心本王也明白。可是男子漢大丈夫生來頂天立地,血可流頭可斷天子之威不可損焉。”
“如若本王今日逃出王宮,以後有何顏麵麵對天下蒼生,用何威望重整旗鼓號令文武,百年之後怎生麵對尉遲家先祖!本王生來天命所歸,必有蒼天護佑,焉能因一時怯懦苟且偷生爾。”
尉遲梟一番話雖然說得慷慨陳詞正義凜然,但是他有他的道理群臣有群臣的顧慮,他們深知對於尉遲梟家族的死忠之士來說,有王上在才有尉遲梟家的江山在。
“王上……”一個文官向前跪行一步正要開口勸阻,被尉遲梟揮手打斷。
“本王心意已決,愛卿不必再言。今日這裏誰要是貪生怕死大可以先投誠出去,本王必不怪罪。”淩厲目光向下看去,一眾均正氣凜然大有慷慨赴死之勢,尉遲梟心中一時欣慰。
少年帝王的眼中竟是蒙上一層水霧,不是懼怕王城外一幹叛軍,更不是憂心殿門外鐵甲鋼刀的勤王之兵。而是感動眼前這些士為知己者死的英勇忠貞與無畏。
殿門外聲聲緊促“王上開門,臣等勤王來遲……”
群臣還要再勸,尉遲梟卻是從王位上站起身來,竟向殿門沉步走去。
忽然手臂被人一拉,一隻柔弱手掌覆上他的掌心,尉遲梟低頭看去,正是司徒丞相的女兒他的王妃司徒雲裳。